首页 动态 > 正文

日本文化的十大特征 浅析日本文化史中

华夏看点网09月19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日本文化的十大特征,浅析日本文化史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之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往来。世界上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书中是这样描述日本的:“乐海浪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意思是说,在乐浪海中,有一群人被称为“倭人”,他们分成上百个国家,每年都会来晋见献宝。这“倭人”指的就是日本人,之后“倭人”这个名词,还多次出现在《山海经》、《魏志·倭人传》等古籍中。可见,中日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往来。

我们都知道,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是在唐朝。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就有13批,人数上千人,他们在中国学习了各种技艺、制度和文化。唐朝时期的这次文化传播,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国家制度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一次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传播,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鲜有人知罢了。

唐朝文化的传播影响了日本几千年,而秦汉时期的那次文化传播,更是把日本从落后的石器时代,引入了先进的文明时代,为日本之后所有的文化都奠定了基础,可谓是日本文化的根基。

在《日本文化史》这本书中,作者家永三郎就谈到了这次,来自于秦汉时期的中国大陆文化。家永三郎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东京大学的教授,外界更喜欢称他是“日本的良心”。因为他是一个为了坚持历史真相,同日本政府斗争了40年的史学家。

在编撰历史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历史真相呈现给读者们。对于引领日本进入文明时代的“弥生文化”来自于中国秦汉时期这个观点,也是在经过各方学者考究后,得到的答案。

“弥生文化”这个名词的由来,是在人们从东京弥生町,发现了一件风格远不同于日本原始文化的文物开始的。有专家指出,这种文化应该是来自于中国大陆,因为在中国的部分省份,也曾出土过类似的文物。这之后也找到了其他有力的证据,主要有两方面。

在日本史上,弥生文化的前一个时期,被称为绳纹文化。绳纹文化主要是以陶器和石器加工为主,因陶器和石器的花纹看起来像绳结而得名。

绳纹文化时期的日本,只会制造简单的石器和陶器,还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时期。而弥生文化时期的他们,突然就懂得了如何制造铁,也懂得了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技术,文化进展速度,简直可以用“有如神助”来形容。

要知道,世界上所有历史悠久的古国,都是从石器、青铜器、铁器这样的顺序走过来的。而且一般而言,金属文化如果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话,首先出现的也应该是青铜。而日本却跳过了青铜时代,直接从石器时代到了铁器时代。

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弥生文化是由外来文化入侵形成的这个观点。

《日本文化史》中绳纹时代陶俑

绳纹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绳纹”为主,而且因为日本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上岛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绳纹文化持续了万年之久,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他们将绳纹文化的制作工艺,提高到所能达到的极致,制作出了繁杂的花纹样式和富有创意的造型。

而弥生文化时期的陶器风格,却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案多以单纯的形状和直线条花纹为主,可以说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这无疑又成为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在这几个证据的支持下,日本弥生文化来源于中国大陆这个观点,逐渐成了日本史学界的共识。

在很久以前,当日本还处于落后的石器时代时,中国大陆已经度过了青铜时代,进入了炼铁的高峰时期。同时因武器的大量生产与领地的争夺,大陆迎来了一场浩大的动乱。也许是为了躲避战乱,大陆上某处的一批人,东渡到了日本,给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将当时的日本从石器时代引入了文明时代。

《日本文化史》中弥生时代陶器

弥生文化为日本后续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日本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来自于中国的弥生文化,是不是彻底取代了日本原有的文化呢?

其实并没有。与日本的土著居民相比,从中国大陆迁移到日本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虽然他们带来的文化,征服了日本原有的绳纹文化,占据了日本文化的主流地位,但是他们的血液,却融入了当时日本的群体之中。

所以,秦汉时期的那次文化传播,和大唐时期的文化传播一样,只是为日本民族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发生全面替换。

那么那批迁移到日本的大陆人,是来自于哪里呢?

徐福东渡

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说法。有人说是徐福及其率领的三千童男女,东渡到日本,因为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怕秦始皇责怪,所以就留在了日本;也有人说是齐、鲁、吴、越等地的少数民族东迁到了日本;还有人认为是长江中下游的苗族祖先“蛮越”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东渡到了日本。

在这些说法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最后一个观点。也就是说,那批东渡到日本的人,其实是苗族祖先“蛮越”民族的一条分支,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有很多。

首先,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平定海内,放逐蛮夷。”

秦朝在经历了烽烟四起,尸横遍野的大一统后,对国内的蛮夷之族进行了屠杀和驱赶。而秦始皇驱逐蛮夷的时间,与日本跃入弥生文化时代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如果说这是巧合的话,那也太巧了。

其次,日本弥生文化的某些特征,与“蛮越”文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巫文化”。

在现代,“巫女”、“神社“、”鸟居”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巫文化,已经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特色,每逢重大节日,日本人都会身穿和服到神社祭祀。而这种巫文化,其实就是从弥生文化时期开始的。

《魏志·倭人传》中记载日本当时的国情:“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这“卑弥呼”就是当时主持农耕祭祀大典,烧骨以占卜吉凶的巫女。而“卑弥呼”在苗语中的意思是“我们的母王”,这与文献记载的信息是一致的。

此外,日本弥生文化中的图腾文化,也和“蛮越民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比如桃花图腾象征着女孩,鲤鱼图腾象征着男孩等。还有相似的神话故事、木构茅屋,占卜方式等等。

这一切都在说明,秦汉时期东迁到日本的那批人,确实是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苗族祖先。至于他们东渡的原因究竟是被驱赶,还是为了躲避战乱,就无从考究了。

如今,弥生文化源自于中国大陆,已经是史学界公认的事情。其实不只是日本的文化源自于中土。在几千年前,中土文化繁盛强大,就像是一颗成熟的蒲公英,每当有风吹来,她的种子就会向外传播。

文化母国向外传递出的那些种子,在各自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演化出独特的风格,丰富了世界文化。

有人说,如果没有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的那次文传播化,我们就不会有近代史中的屈辱和遗憾。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错的从来都不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只能说是人性复杂,人心善变。

即使是在同一块土地上成长,吃着同样的粮食,接受着同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也各不相同。我们与日本相隔万里隔海相望,又怎能得知他们虎视眈眈的野心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