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正文

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华夏看点网09月20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道不同不相为谋”,此言出自《论语》。讲的是与人相交要求同道之人的道理。在另一处,孔子也曾进一步阐释过这个观点。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理,未可与权。”朱熹在为《论语》作注时曾解释说:“孔子认为能与之共同学习做人做事道理的人,不一定能与之抵达大道;能与之抵达大道的,不一定能与之坚守不移;能与之坚守不移的,不一定能与之通权达变。”

这里的“道”指的是理想的人格或志向。人的思想或品质不同,是很难在一块儿共事的。就比如说,有的朋友可以和你共创业,但是却不能共同守业;而有的朋友可以共同守业,却不能一起创业。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朱熹

在商朝末年,孤竹国(在今河北省)的国君有两个儿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国王很钟爱叔齐,打算把王位传给他。伯夷知道了父亲的心意,为了成全父亲的想法,便主动离开孤竹。叔齐不愿接受哥哥让给他的王位,也躲了起来。伯夷、叔齐听说姬昌(即周文王)尊老敬老,赡养老人,便一起投奔周国,在那里定居下来。后来姬昌死了,周武王继位.武王整顿内政,扩充兵力,进军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听说这件事后,便跑去拉住武王的马缰绳,劝谏道:“父死未葬,就大动干戈,攻伐别人,这能说是孝吗?作为臣子,却去攻伐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将士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拔出剑来要杀他们,被太公姜尚制止了。太公说:“这是讲道德的人。”吩咐将士不要为难他们。

武王最终伐纣成功,天下人尊奉他为天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他们互相搀扶着离开了周朝的统治区,在首阳山隐居下来,靠采薇菜充饥。快要饿死时,作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至死反对武王的行为。歌罢,遂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

这是政治理想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世人对伯夷与叔齐的做法,既有非议也有赞赏,可他们坚持了自己的志向,亦死而无憾。人乃血肉之躯,不可能永世长存,因此活就要活出自己的精神价值,活出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不与邪恶同流合污,即使身陷险境,也要坚持用一身傲骨,为正气而歌。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宋元学案》里说得好:“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做人当做大丈夫,要以“仁义”为先,注重道义,要有骨、有气,要挺起胸膛,正直无私,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正是:玉可碎,而不可以改其白;兰可移,而不可以减其馨。即使有金玉满堂,难移一颗坚定的心。人若能达此种境界,即使称贤称圣又有何不可?

黄宗羲

唐朝元和年间,东都洛阳留守名叫吕元应。他酷爱下棋,养有一批下棋的食客。他常与食客下棋。谁如赢了他一盘,出入可配备车马;如赢两盘,可携儿带女来门下投宿就食。

有一日,吕留守在亭院的石桌旁与食客下棋。正在激战犹酣之际,卫士送来一叠公文,要吕留守立即处理。吕元应便拿起笔准备批复。下棋的门客见他低头批文之状,认为不会注意棋局,迅速地偷换了一子。哪知,门客的这个小动作,吕元应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复完文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与门客下棋,门客最后胜了这盘棋。食客回到住房后,心里一阵欢喜,企望着吕留守提高自己的待遇。第二天,吕元应携来许多礼品,请这位食客另投门第。其他食客不明其中缘由,很是诧异。

十几年之后,吕留守处于弥留之际,他把儿子、侄子叫到身边,谈起这回下棋的事,说:“他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不介意,但由此可见他心迹卑下,非我辈中人,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交朋友要慎重。”

吕元应积多年人生经验,深觉棋品与人品密不可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事情虽然小,但正足见古人对道的要求之严。战国时候,孟子一度困于齐梁,成为各个国君的摆设的原因,主要在于“道不同”,这是王道与霸业、圣人与英雄的分野的必然结果。而孟夫子执著于王道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孟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绝不与现实妥协,既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就不惜粉身碎骨,也要留—身清白照亮乾坤,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就是圣人之道。

孟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语出《论语·卫灵公》,《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与追求,不可因为一时之荣辱,或一时之诱惑就抛弃自己的信仰与做人的原则,这只会使自己的人格蒙羞,生命染尘。

人生天地间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信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仰不愧天,俯不怍地,足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