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9月22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端午节原来有这么多习俗,这些过节习俗要牢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
端,义“始”,如开端;午,谐音“五”。端午即农历五月的第一个“五”,即五月初五。“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吃粽子
据说食粽子的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制成,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可以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端午节又叫粽子节,在炎热的夏天吃一个粽子,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乐山五通桥每年都会举行龙舟赛,小伙伴有没有去看过呢?
佩香囊
香囊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屈原《离骚》有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江篱、芷、秋兰皆为香草。在端午节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将艾草、菖蒲、榕、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是端午的习俗。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吃咸鸭蛋
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更迭,各地的人们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过节习俗,但是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内涵却都相同,即将到来的三天端午小长假,不妨暂时停下奔波的步伐,和家人一起共度美好的假期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