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正文

发高烧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高烧)

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发高烧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高烧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发高烧,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

2、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

3、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4、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5、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

6、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7、 一般来说,突然爆发的高烧(38.5℃—40℃)通常意味着体内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而长期持续的低烧(37.3℃—38.5℃),则意味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肺结核、风湿热、红斑狼疮、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低烧的症状。

8、 发高烧时需立即就医,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

9、如果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受损及脱水,尤其是高烧不退。

10、家庭治疗措施: ●不要急于降温如果医生确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范围内,最好不要急于服用解热 药。

11、发高烧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12、我们的身体藉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 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一般来说,病菌在39℃以上时就会死亡),从而缩短疾病 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

13、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时(37—38.5℃)使用药物来退 烧,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一旦死灰复燃,往往更难治疗。

14、●冷敷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

15、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16、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

17、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18、●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

19、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20、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21、●擦拭身体蒸发也确降温作用。

22、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

23、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

24、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25、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26、●泡澡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

27、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

28、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29、●补充液体当你发高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

30、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

31、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

32、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

33、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

34、在制冰盒内倒人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高烧的孩子欢迎。

35、●适当眼用止痛药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药。

36、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扑热息痛,每4小时服用——次。

37、扑热息痛的优点是较少人对它过敏。

38、由于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觉得使用任何一种皆无法有效地控制发高烧,不妨两种并用。

39、每6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扑热息痛。

40、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先经医师同意。

41、●切勿让孩子服用阿司匹林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千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42、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使发高烧的儿童爆发雷氏症候群,这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疾病。

43、儿童可以用扑热息痛代替。

44、以每磅体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计算服用量,每4小时服用一次。

45、记住,增加使用频率或超过适当剂量,都有危险,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46、●注意穿衣适量如果你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

47、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48、 如果患者是小婴儿,则需特别注意,因为他们还不会表达他们的感受。

49、其实,给小孩穿过多衣服或把他们置于酷热的场所,都可能引起发高烧。

50、 同时,勿使室温过高,医师通常建议勿超过20℃。

51、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复原,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放松心情。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