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正文

预防近视的方法10条(防止近视的方法)

大家好,萱萱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预防近视的方法10条,防止近视的方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预防近视眼? 预防近视眼,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养成儿童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② 看书与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以免手的阴影防碍视线。

③ 看书时间不宜过长,每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闭眼或向远处眺望数分钟或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睛过度疲劳。

④ 不要看字迹太小或模糊的书报,写字不要写得太小。

⑤ 教育儿童改正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如趴在桌上、歪头看书或写字,躺在床上看书,吃饭时看书,在强光下或暗淡的路灯、月光下看书,以及在开动的车上及走路时看书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眼睛过度疲劳,降低视力的敏锐度。

预防措施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禁止近亲结婚。

(2) 注意眼睛的保健。

预防近视眼提倡一个早字,即应在学龄儿童时开始。

① 学校与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学习时照明要符合要求(50~100米烛光),具体说如用25瓦普通灯泡,在距离半米处的照明度约为50米烛光,余类推。

② 防止用眼过度,即指不要使眼睛的内外肌肉过度疲劳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③ 加强视力训练和坚持眼睛保健操。

④ 防止电视性近视。

(3)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减轻减慢近视眼的发生,尤其是室外体育运动。

让孩子在空气新鲜、视野开阔的郊外进行远眺,极目欣赏祖国的山河大地,也是眼睛最好的保健方法之一。

(4) 注意营养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矿物质的补充,因为它们是眼睛发育和功能进展所必需的。

优生优育可减少儿童近视眼吗? 孩子得了近视眼,埋怨父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长期以来,已有不少调查证实,近视眼的发生有一定家族性,父母亲均为近视,子女患近视的多,父母亲均无近视,子女患近视的少,父母一方有近视,子女患近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所以儿童近视眼与父母关系十分密切。

由于父母婚姻不当,妊娠期不良而造成儿童眼睛畸形、斜视、屈光不正、弱视等为数不少,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眼病的诊治,到处奔走,默默地承受内心的痛苦,无限的代价;也有少数父母,不悔恨自己而对孩子冷酷无情的放弃治疗,更有甚者,以孩子的眼疾来申请再次生育……我们真为这些无知、愚昧、无情的父母感到痛心、内疚,也更加怜爱那些受害的孩子。

在这里我们要告诫这些父母,要知现在,何必当初!为了造福于子孙后代,优生优育不可抗拒。

青少年怎样预防近视眼 文章来源:北京777健康网 点击数:123 更新时间:2005-5-22 近年来 ,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同时始发年龄又有下移的势头。

青少年近视眼通常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使眼的调节与辐辏过度 ,眼外肌对眼球压力增加 ,久而久之造成了视远物不清楚、远视力下降。

近视眼的好发年龄为 7~ 17岁 , 10~ 15岁则是发病年龄的高峰。

这是因为青少年眼球的生理特征加上某些外界因素如不良的学习环境、不良的用眼习惯以及身体素质等 ,很容易引起眼球发育异常 ,从而导致近视眼。

因此预防近视眼必须从小重视。

那么 ,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 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不宜过长 ,每隔 45~60分钟要休息 10~ 15分钟。

休息时应隔窗远眺或进行户外活动 ,使眼球调节肌得以充分放松。

2、近距离用眼时的光线要适中。

近距离用眼时光线过强或太弱均是造成近视眼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夜晚或光线暗的环境下 ,照明最好采用 40~ 60W的白炽灯 ,放在书桌的左上角。

这是因为白炽灯的光线比较柔和 ,显色性能良好 ,眼球容易适应 ,防止了光线过强或过暗所带来的用眼疲劳。

3、近距离的用眼姿势要正确。

近距离用眼姿势是影响近视眼发生率的另一个因素。

近距离用眼时 ,桌椅高低比例要合适 ,端坐 ,书本放在距眼 30cm的地方。

坐车阅读、躺在床上阅读或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的用眼习惯都将增加眼的调节负担和辐辏频率 ,增加眼外肌对眼球的压力 ,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眼球正处于发育阶段 ,球壁伸展性比较大 ,长时间的不良用眼姿势容易引起眼球的发育异常 ,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机体素质的好坏与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密切关联。

比如说 ,营养不良、患急慢性传染病、体质虚弱、偏食或贪吃甜食的孩子常见有近视眼。

因此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的饮食要荤素搭配合理 ,不偏食 ,保证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均衡。

平日里要加强体育锻炼 ,如跑步、做广播操、打球、踢毽子等。

此外 ,眼保健操也是预防近视眼、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可以在读书写字的间隙做眼保健操 ,以起到解除眼疲劳的作用。

(作者为上海市眼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 )。

本文今天分享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