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正文

动感单车的正确姿势图(动感单车的正确姿势)

大家好,萱萱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动感单车的正确姿势图,动感单车的正确姿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骑动感单车就跟骑自行车(脚踏车)一样,运动方式必须合乎运动生理学,才能避免运动伤害。

2、购买自行车时,专业的店家都会为客户做一个基础的Fitting。

3、这个Fitting最主要决定的,就是车身「立管(包含坐管)」与「上管(包含龙头)」的尺寸规格;店家推荐车款给消费者时,就是根据客户体型(立管与上管的长度规格)来决定哪些车款合适而哪些车款不合适。

4、回到动感单车主题。

5、一台专业水平的动感单车通常具有座位前后/高低、把手前后/高低无段可调的功能。

6、动感单车座位前后高低可调,基本上等于一支长度与角度可变的立管。

7、动感单车的把手前后可调,又等于上管与龙头长短都可调整。

8、因此一台专业的动感单车基本上就跟一台Fitting Bike功能相同,但即使是这样一台可以Fitting的动感单车,消费者也不应买回家以后凭自我感觉调整,不正确的Fitting是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的。

9、以下就来谈谈动感单车的基本调整:一、立管尺寸—调整座位高低「立管」是支撑座垫的主要结构,立管的长度在运动生理学上其实牵涉到的是骑车时出力的力臂长度,也就是双腿的腿长。

10、想象你的大腿、小腿是一个中间有支点(膝盖)的力臂,正在踩踏一个圆形的运动轨迹,运动的力臂越长,运动效率越高。

11、反之运动的力臂越短,在运动时消耗越多的力量在力臂的支点(也就是膝盖),也造成膝盖压力增加。

12、一般来说,没骑过动感单车的初学者总觉得座位低一点比较舒适,不过一时的舒适不代表运动安全,以下我们看图说故事:正确的座位高度位置:力臂较长,双腿伸展得开,力量才能释放出来座位高度位置过低:力臂较短,力量聚积在回转点,不但不好出力,还会造成运动伤害 简单的Fitting透过公式计算,可以测量「跨下腿长」,将结果去乘以一个固定的数字(例如0.87、0.88等),得到坐垫与五通中心的直线距离。

13、实际上,跨下腿长并不是决定坐垫至五通距离的唯一参数。

14、举例来说,髋部是否参与踩踏动作、脚踝是否下压,这都是个人的运动习惯动作影响到力臂长度的简单例子。

15、 二、立管角度—调整座位前后立管角度决定骑乘时身体的重心。

16、立管角越大,运动时重心越靠前,踩踏的爆发力越大;立管角越小,运动时重心越后,上半身越放松,长时间骑乘就越轻松。

17、以自行车而言,立管角度决定车款是竞技或舒适取向。

18、不过以动感单车来看,既然立管角度可以变相以坐垫前后位置来改变,这里就不谈自行车的取像设定,来进一步讨论运动生理学上大腿与小腿在运动时的夹角。

19、一般来说,没骑过动感单车的初学者总觉得上半身轻松一点好,就会尽量把座位往前调,不过这样的舒适一样会有安全上的疑虑。

20、以下我们还是看图说故事:正确的坐位前后位置:在踩踏时膝关节的夹角较大,不至于对膝盖与脚踝产生压力坐位前后位置太靠前:在踩踏时膝关节的夹角变小,力量全都聚积在膝关节处,容易产生运动伤害 简单的Fitting要求当两脚运转至水平位置时,前脚脚踏轴心、拇指球、膝关节呈现一条垂直地面的铅锤线。

21、实际上,每个人体型不同,大腿小腿的长度比例也不同。

22、要达到三点共线,必须适度调整座位的前后位置。

23、举例来说,大腿比较长的,座位需要往后调整;小腿比较长的,座位则需要往前调整。

24、坐垫位置太前,会造成膝盖附近压力过大,股四头肌过度使用会造成肌肉拉伤,也会损害膝关节的软组织与髂胫束。

25、坐垫位置太后,造成踝关节压力大,一样会有肌肉过度使用的问题。

本文今天分享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