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 正文

明朝东厂厂公和锦衣卫指挥使 朱皇帝设立锦衣卫)

华夏看点网08月11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明朝东厂厂公和锦衣卫指挥使,朱皇帝设立锦衣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与几位历史爱好者闲谈,说明朝设置厂卫组织的目的是对付谁。我说这个当然很容易理解,无论是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还是朱棣设立东厂恢复锦衣卫,都是对付谋反重罪,你想想大明王朝谁有资格谋反?当然是那些手握兵权或者掌握行政权的朝廷重臣,普通人谁能谋反?因此你看看明朝初年锦衣卫、东厂侦办的案件,哪一桩不是针对骄兵悍将或朝廷大员?

即使是应天府、顺天府发生聚众斗殴、巧取豪夺案件,交给知府衙门就行,根本不需要锦衣卫、东厂出动。朱皇帝对这些人根本没兴趣,他有兴趣的是朝廷重臣有没有对朱皇帝不满的行为,于是胡惟庸、蓝玉等人锦衣卫轻松拿下。明朝初年一系列“大案要案”甚至动辄将朝廷重臣、功臣宿将诛杀殆尽,但对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影响,明朝初年依旧是坚持休养生息政策。主要不侵扰老百姓,即使朱元璋把朝廷官员全部清洗一遍,依旧不会破坏明朝的根据。正如武则天当年认为的那样,朝廷只要给高官厚禄,愿意做官的必然络绎不绝。

朱棣“靖难之役”对明朝也影响不大,普通老百姓没有被卷入“神仙打架”,叔侄之争谁做“大老板”都行。虽然朱允炆的几十万大军动辄被消灭,但这些军队更多是溃散而不是白起、项羽那样坑杀,对普通老百姓依旧没有触及根本。但到了朱棣“清算”建文帝旧臣,不再是“诛其元凶”而是“瓜蔓抄”动辄诛灭九族,这就导致打击面过大,殃及普通老百姓。如果朱棣只是对建文帝旧臣的骨干诛杀其他人赦免,也就不会在历史上被描绘成兽性皇帝。

中国有一个王朝治理上的“潜规则”,那就是地方官员激起民变基本要革职,激起民变不能镇压下去则基本上要诛杀。这也让地方官员有个“红线”,第一不要激起民变,第二不能让民变蔓延。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靠着民变起家,但镇压农民起义向来不手软。一些爽文作者说朱元璋对老百姓很好,维护农民利益,你问一下老朱既然维护农民利益为何不对“官逼民反”的老百姓网开一面?

中国从秦朝到清朝,帝国治理逐渐精细化,“捕快”这种治安警察负责普通案件,“厂卫组织”这种安全警察负责谋反等政治案件。朱元璋。朱棣设立厂卫组织时人数都不多,毕竟监视、抓捕朝廷有能力谋反的人不需要多少人。朱元璋时期锦衣卫不仅负责政治案件侦查,而且负责皇帝政治保卫,也就区区5600人足矣。到了明朝后期,锦衣卫竟然膨胀到15万人。这里需要说一句,东厂人数不多,太监也就一百多人,执行任务的基本都是锦衣卫的人马。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朱元璋、朱棣时期的锦衣卫(东厂)主要任务是防范官员谋反,根本不需要太多人。明朝中后期随着皇帝对厂卫组织的控制逐渐放松,厂卫组织开始从皇帝监视文武百官的工具变成寻求自身利益的特权组织。如果需要监督所有对厂卫组织不满的人而不是对皇帝不满的人,当然区区几千人难以为继,于是锦衣卫不断扩编,最终从朱元璋所言朝廷的恶狗让人怕,变成了举国厌恶的疯狗让人恨,厂卫组织终于偏离了最终的设立方向。

如果说朱元璋时期锦衣卫是驯服的工具,朱元璋甚至借两任指挥使毛襄、蒋瓛的人头平息众怒,那么朱棣时期的锦衣卫已经出现了指挥使纪纲等认作威作福寻求自己的私利。等到太监王振等人把持着东厂控制着锦衣卫,于是宦官专权也就成为明朝的新特色。宦官本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出现了王振、刘瑾甚至魏忠贤等人控制朝廷?那当然是因为他们掌握着侦查权,而且掌握着定罪权,本是皇帝统摄文武百官的监视机构,竟然沦为宦官把持朝政的特权机构。幸亏后来的皇帝没有把兵权交给宦官统领,否则唐朝那样宦官废立皇帝也不可避免。

朱皇帝设立锦衣卫、东厂本是对付可能谋反的朝廷高官,为何最终沦为锦衣卫、东厂控制大明王朝的特权组织?明朝后来的皇帝与其说是不愿意废除厂卫制度,不如说是没办法废除厂卫制度,此时的厂卫组织已经尾大不掉,直到清朝不再设立这种监督朝廷高官的特务组织。

清朝皇帝发现让官员监督官员,比让特务组织监督官员更好,这就是允许部分官员向皇帝“打小报告”的“专折密奏”制度。这不仅不需要专门组建一个耗费钱粮的特务组织,还能有效监督官员避免他们买通特务组织脱离监督,而且避免了特务组织的负责人趁机窃取国家权力。在社会治理上,“专折密奏”制度比起厂卫制度不得不说高明得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