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8月18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浪底水库排沙什么时候见到清水(小浪底水库的隐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阶梯处,地理位置显要,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86.9%的天然流量以及接近百分百的泥沙,为黄河治沙、排沙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浪底水库始建于1994年,工程于2001年竣工,其主要目标有二:一是防洪,二是减淤,同时还具有渔业、灌溉等辅助兴利功能。尤其是渔业资源,在黄河沿线的湖库里绝对是个中翘楚,年平均气温为14℃,降雨量660mm,冷暖适中,气候适宜,为发展渔业提供了绝佳条件。
和长江三峡水库不同,小浪底水库深受泥沙侵扰,水质变动大,淤沙已成为威胁水库使用寿命的最大自然因素。
泥沙淤积的危害很大,后果严重:一方面会导致坝前与坝后河床抬升,河槽过洪能力降低,洪水威胁增大;另一方面,库区淤沙会不断侵占有效库容,严重影响使用年限。多个角度来看,排水排沙都是小浪底水库的首要任务。
2018年以来,水利部黄河委员会运用“一高一低”的排沙策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浪底水库后续排沙动力不足的问题,排沙效率大大提高。2018~2020年汛期,3年累计排沙13.49亿吨,其中2019年的排沙效果最佳,汛期冲沙5.4亿吨,净排沙量高达2.6亿吨,排沙比再创新高,达到了破纪录的193%。
但在另一方面,排沙期间黄河“水少沙多”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从三门峡水库开始,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库区泄洪频频引发“流鱼”现象。此时黄河水流速度加快,河床底部的泥沙向上泛起,导致水中供氧不足;同时,泥沙颗粒粘附在鱼鳃处,阻碍呼吸,不少鲤鱼、鲫鱼被呛晕,随水流被冲到岸边。
“流鱼”现象也发生在小浪底库区,生态损失严重,“黄河病”日益严峻。相关研究显示,每年调水调沙对水质带来的影响会持续20天左右,此间温度、溶解氧、浊度等指标剧烈变化,总磷、氨氮急剧增加,水质明显下降,多种鱼类因无法适应水质变化而趋于衰竭。
从小浪底库区的水沙矛盾来看,在库区大量增殖放流、发展生态渔业似乎并不可行,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小浪底库区水质优良,水面广阔,清水期长,浊水期短。整个库区呈东西带状走向,正常水位下水面约272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体量巨大。在正常蓄水期间,泥沙沉到库底,对水质影响微乎其微,中上层水质优良,透明度高,大有利用空间。
其次,小浪底库区库汊多,是天然庇护所,生物饵料丰富。据统计,仅在河南境内,孟津有两个库汊,新安有一个,济源实验区有两个,条件优良。调沙期间,库汊区水质变动小,水位较浅,泥沙扰动强度低,是鱼类的天然“避风港”。调查显示,库区31种底栖动物、38种水生植物,大部分都分布在库汊和库尾沿岸,饵料基础甚佳。
因此,在不影响调水调沙调度的情况下,在库区“保水养鱼”是可行的。一方面能加快渔业资源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能改善水质,有利于建立健康、完善的水域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诸多调查表明,黄河已陷入“无鱼之困”,渔业资源较上世纪80年代已大幅下降,种类减少了6成,渔获量减少了8成。如果能合理利用小浪底库区的资源,黄河中游的“贫鱼区”就有望重现生机,因此库区“保鱼”大有必要。
2013~2017年的渔业调查显示,小浪底库区的鱼类共有28种,鱼种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
可以看出,小浪底库区鱼类的种类并不多,和三峡水库不能相提并论。要解决黄河的“无鱼之困”,加大库区的增殖放流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鲢鳙等无法繁殖的鱼类,更是唯一的手段。
现在的问题是:在放流品种的选择上,专家学者意见不一,分歧较大,其中以银鱼的移植最为典型。
银鱼捕捞(注:上图非小浪底水库)
有专家认为,水库在蓄水初期完全可以移植银鱼,给出的理由是:这种鱼增长速度快,寿命只有一年,短期内就能形成渔业产量,投资见效最快。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银鱼的移植就已经实施。
2001~2003年,河南省水产局联合长江水产公司在库区投放银鱼受精卵,其中大银鱼鱼卵投放12亿枚,小银鱼鱼卵投放1亿枚,隔年便迎来“银鱼大爆发”。但由于银鱼生长周期短,种群消亡快,到2010年产量便大幅下降,渔获量只有200~300吨。
但另一方面,银鱼也有一个“恶习”,就是会吞食鱼卵,对土著鱼来说是不小的威胁。小浪底库区的银鱼移植已有20年历史,对土著鱼的危害尚未见报道;况且对于库区20多种鱼,我国已掌握人工繁殖技术,不至于出现生存危机,这和云南洱海、滇池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以防万一,放流银鱼还是慎重为好。
小浪底建坝后,下游河道自然洪峰消失,漂流性卵鱼类衰减,翘嘴红鲌、北方铜鱼、鳡鱼、鲢鳙等因产卵条件不具备而趋于消亡,对这部分鱼应加大放流力度。另外,黄河鲤鱼也是重点鱼种,加大放流意义重大。
选对鱼种、加大放流只是第一步,放流后能否自然繁殖是关键所在。鲤鱼、鲫鱼、鲶鱼产粘性卵,河滩、库汊的水草是天然产卵场。在每年4~6月,可人为培植水草,建设人工鱼巢,有利于增加自然繁殖的规模。
无论是在小浪底坝前还是坝后,支流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每年排水排沙期间,干流泥沙浑浊不堪,而支流则相对清澈,为鱼类提供了庇护所,加大对支流的保护力度,更有助于黄河鱼类的“保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