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 正文

唐朝的四大才子分别是什么 唐朝同年同日出生的两大才子

华夏看点网08月29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唐朝的四大才子分别是什么,唐朝同年同日出生的两大才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左)、王维(右)

在唐朝有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困扰了当今学者上千年,至今没有定论。为何同一时期的两个伟大诗人互相之间没有交集?是自古文人相轻吗?还是与传说中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因为是情敌,所以分外眼红?接下来,带你穿越回唐朝,一起探寻李白与王维之间的秘密。

时光穿梭,回到公元701年2月28日,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伴随着咿呀哭声,两位“天才”从天而降,从此,大唐文坛多了两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一颗名曰太白,另一颗曰摩诘,他们相互对视了半个多世纪,行走的轨迹却始终没有过交集。

王维,山西人,出身名门,血统高贵,15岁入京都,21岁状元及第,是名副其实的公子哥,诗画双绝,且精通音律,善交际,人缘好,与王昌龄、孟浩然、杜甫都是好哥们儿。

李白,四川人,年少轻狂,喜剑术,好旅行,大器晚成,30岁入长安,官至翰林,后得罪权贵,辞官漂泊。李白性格张扬,终日与酒为伴,游历大江南北,结交五湖四海的名人雅士,其中亦有王昌龄、孟浩然、杜甫等。

长安城

王维年少成名,冠绝天下,30岁入长安的李白不可能没听过王维的名讳,而且同是诗词圈混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何他们之间没有故事呢?是诗风不合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俩的作品不仅有许多相似之处,更有灵感的重合。

王维在《少年行》中开篇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李白在《蜀道难》中也有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看得出两位都是好酒之人,在唐朝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很少存在有复制抄袭的现象,更何况在古代文人眼里,剽窃他人作品是多么可耻的事情,对于李白和王维这样的大咖而言,更不屑。唯一能解释这一问题的,便是二人在诗词创作上有灵感的重合。他们的“互相拉黑”绝不是因为诗词风格上的差异。

在逻辑学上如果A认识B,B认识C,那么A与C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可李白与王维却并非如此,他们有共同的好友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按理说他们俩应该有很多机会可以一起饮酒赋诗,为何他俩流传下来的上千首诗中,无一句唱和。

古代诗人如果相互欣赏,经常会以文会友,互诉衷肠。比如孟浩然给王维写过《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知音少,弦断谁人听?孟浩然将王维当作知音人,临别之际,潸然泪下,写下诗篇相赠。李白与孟浩然亦是好朋友,按理说他应当知道孟浩然与王维之间的关系。可他也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开门见山,直言不讳,称孟浩然为夫子,通篇都在赞赏孟浩然高尚的情操。不难看出,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也非比寻常。

再比如千古“诗圣”杜甫,比李白小11岁,是李白的铁粉,一生写过十几首诗赠偶像李白,而李白也给杜甫回赠了四首。杜甫写过一首诗名为《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同样,杜甫与王维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同在一个诗词圈子里混日子,为表敬仰之心,他也以诗相赠《奉赠王中允维》:

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

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

他们的朋友圈就是这么奇妙,明明是两个关系很近的人,却始终没有共同语言。而且李白与王维“互相拉黑”的事情是当时整个文坛“公开的秘密”,为什么呢?从以下几次聚会就能窥探一二。

开元十八年,李白初入长安,四处拜访名门贵族,结交文人雅士,他给贺知章投赠了一篇《蜀道难》,希望能得到他的举荐,入朝为官。后来在玉真公主及贺知章的穿针引线下,唐玄宗召见李白,官封翰林,后来便有了“ 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佳话。

贺知章常约李白、高适等知己好友在长安酒馆吟诗作赋,更是称李白为“谪仙人”,后来便有了“饮中八仙”。贺知章作为唐玄宗跟前的红人,不可能不认识状元王维,可这么多次聚会,为何王维从未参加过呢?王维是没收到邀请还是有意拒绝呢?

无独有偶,开元19年,张九龄回京都任中书侍郎,盛情邀请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聚餐,一群人中居然没有李白,是李白不愿意参加呢还是没接到邀请,我们不得而知。

更巧的是,在天宝三年,贺知章归隐田园,大宴宾客,李白来了,王维也没来。种种迹象表明有李白的地方就没王维,有王维的地方便没李白。估计当时诗坛的其他人都知道他俩关系比较特殊,所以都避而不谈,轻描淡写。

李白剧照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因为一个女人,他们俩爱上同一个女人,彼此把对方当成情敌。那个女人就是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

江湖传言,王维15岁入京,20岁时便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玉真公主。从此仕途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玉真公主欣赏王维的帅才以及在绘画和音律上的造诣,以一曲《郁轮袍》赢得美人芳心。

传说玉真公主曾在四川青城山修道,与李白结缘,李白爽朗的性格,豪放不羁的天性深得公主喜爱。李白,一生为仕途筹谋,正巧玉真公主是皇帝的妹妹,这是绝佳的机会。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及撩妹的技巧,写了这首《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诗中充满了李白对这位女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玉真公主又怎能无动于衷,一来一往,便把他举荐给自己的亲哥哥唐玄宗。后来玉真公主死后葬在敬亭山。有好事人便翻出了李白的另一首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认为此诗是李白追忆玉真公主而作。

以上的这个观点,纯属猜测,也可能是后人添油加醋有意渲染的。

情书认为,李白与王维的“互相拉黑”绝非因为玉真公主。

其一,王维,何许人也,他三十岁妻子死后,终身未娶。这句话信息量很大。王维已婚,且对妻子的感情之深,从一首《息夫人》便可知晓。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又怎会移情别恋爱上玉真公主呢?更何况王维30岁丧妻,此时李白才入长安与玉真公主有了进一步联系。如果王维喜欢玉真公主,早就捷足先登了,哪还有李白什么事。

其二,李白,何许人也,早在27岁之时便与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结婚,而且是倒插门入赘许家。在许氏去世后,李白又与刘姓女子交好,关于这段感情史书亦有记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堂堂玉真公主,又岂会看上这样一个“花花公子”,更何况李白有过婚史,对于出身高贵的皇族女人来说,更不可能爱上这样的男人。

另外,李白是见一个爱一个,凡是有点姿色的姑娘,他都会写诗赞美。说他为了功名,身不由己也好,还是为了仕途不折手段也罢。李白连皇帝的女人,对杨贵妃也有爱慕之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诗让唐玄宗也顿生醋意。

或许李白对玉真公主有情,但玉真公主肯定是无心的。他和王维虽有渊源,却如未蒙面,又岂会因为一个女子而互相拉黑对方呢?

玉真公主

1、时间上的“擦肩而过”

前面提到,王维,年少有为,21岁金榜题名,在长安城里家喻户晓。可李白,年轻时都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来《望庐山瀑布》这般豪情万丈的诗篇,直到30岁才入长安。而王维30岁时,恰逢丧妻,心境低落,回乡了。

等后来王维再回到长安时,李白已经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仰天长啸出门去”,从此有开始游历江湖,体验人生。

两个人就这样,在时间上错过了,或许其间有过时间上的重逢,但太匆忙,还没来得及相约,便各奔东西了。

2、空间上的无处相逢

众所周知,李白祖籍四川,王维,山西人。两地相隔千里,且人文环境各不相同。在唐朝那个出行只靠车马的年代,两个相隔千里的人要想相遇,那几率堪比今天买中大奖。

站在概率学的角度,李白与王维相遇的几率太小,就算后来二人最初都曾到过长安城,那时的王维自然是名满天下,而李白呢?还只是一个小诗人,没什么名气。粉丝与偶像的距离,永远是那么遥远的。

3、二人信仰不同

李白信道,王维信佛,佛道之争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唐朝,李是国姓,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名李耳。所以当时盛行的是修道炼丹,修仙。而王维,字摩诘,维摩诘是佛教一个菩萨的法号,意为超然世外,不染尘埃。

两个信仰不同的人,很难有共同语言,聚在一起不知道该聊什么,所以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井水不犯河水。

4、李白王维有过交集,只是我们难以考证

唐朝距今上千年,很多痕迹都无处可寻,或许李白与王维本就认识,也在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赋,只是诗作由于年代久远,兵荒马乱,至今已经无从查证了。李白写了上千首诗,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九百多首,很多诗作已经灰飞烟灭了。

玉真公主与李白

结语:

李白与王维,两个天才传奇的一生,史书上记载,二人并无交集,但我始终相信,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长安酒馆里,正襟危坐着两个男子,他们举杯邀明月,畅谈人生哲理,世事见闻。直至61岁,王维因病去世,接着李白亦与世长辞。巨星陨落,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遐想……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