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9月23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香山之巅美景(香山游记神而思之之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日记#香山游记今年是农历戊寅虎年,虎乃山林之兽,虎年焉能不入山。适逢阳春四月又恰为阴阳重月,难得的从月初重合到月尾,而山林又是阴阳交合之地,于是登山之意愈发迫切。
香山位于北京西郊,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也是世界名山协会认证的第24座名山,在其之前通过认证的为泰山、黄山、庐山和峨眉山,以香山红叶驰名中外。
香山之高,海拔仅5百余米,不似五岳之高,无累躯之忧;香山之近,仅在北京西郊,又不与国家抗疫号召不远行政策相违背;香山之名,又不弱于五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香山是著名的双清别墅所在地,对我国奠基有重要意义,这又是五岳比不了的。
选定时间和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兼有锻炼的目的,我决定选择徒步的方式去香山。但由于我的居住地距离香山有26公里之遥,走过去需要六个多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兼有节约体力以便游览爬山,遂先坐10公里的公交,然后徒步4个多小时,近19公里,终于在上午11点左右到达香山公园的东门口。
稍事休息之后,步入香山公园,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钟灵毓秀”牌坊,看着身边游人如织,不由得感慨没有疫情干扰之地的生活真是惬意,不似外围一众躺平国家中,由于政府不负责任,民众只能彼此间互相防范,以尽量降低自身被传染的可能,一来避免中招后可能有各种不良后果,二来也避免可能带来的大笔医疗支出。而我们在动态清零之下,只要是没有疫情的地区,民众之间可谓互不设防,这种生活的自由度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这不就是钟灵毓秀最好的诠释。
香山之名,其由来说法众多,一说得名于山顶上的巨石,形似香炉,故得名香炉山,简称为香山;二说得名于花香,明代《宛平县志》载:“山名香山者,杏花飞香二月中也;游人往来于蕊初红色半白时,浃旬乃已。”当属当地之民以特色为山命名;三说其名来自佛教,维摩诘经中记有香积佛一脉,以香入道,为大乘教法门之一,史上流传甚广,而此山逢春日之际,满山皆香,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多有远俗之意,故以香山名之。
不管是哪种来源,都是古人的一种美好寄托之所在。
中国对山峰的命名,颇有特色,如五岳的泰、恒、华、衡、嵩,多有寓意长久之意,又如五台、普陀、峨眉、九华、梵净,多不采取直呼其名的命名方式。相较之下,欧美对山峰的命名大多以发现者之流命名,如圣路易斯山、冈底斯山等等,过于直白,对历史只有简单人物标记作用,而缺乏关联教育之意。
反观我们,如泰山之泰,有国泰民安之意,只要看到这个名字,潜意识中就会有国家顺利发展的意识,这种潜意识慢慢积淀下来,就会形成我们民族的向心力,所以哪怕遭受再多的苦难,只要有机会,我们终归是要以大一统为己任。又如香山之香,潜意识里蕴含着万事留香,寓人向善之意,不自觉中就已起到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之效用。让人置身于其中而不自知,潜移默化中即完成教化,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高明之处。
通过牌坊后向左而行,我选择的是双清别墅方向,不为其他,皆因双清别墅是曾经老一辈革命家进京前的办公所在地,香山之游,重在睹物思人而轻于戏,思古不忘今,方能更适应未来。几百米的距离不在话下,穿过静翠湖和金山寺,著名的双清别墅映入眼帘。别墅不大,里面有个小水塘,水塘边有个小亭子,可供人休息。在水塘的对面,就是主席当时的居所和办公所在地,很小的屋子,只是床比较大,因为其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用来放书,也便于随时取阅。外间有几个沙发,组成一个环形,是用来开会用的,陈设极其简单单调,但却很有庄重感。
从1949年3月25日入住,到8月23日离开双清别墅,定居中南海,时间虽短,但却是对共和国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对南京政府的走向、全国解放的安排、对外政策的主基调、国内治理主基调、思想教育主基调等等,都是在此成熟并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发布出去。
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同行的游人多赞叹当年的不易,站在来青轩的露台,眺望京城,一一派繁荣祥和之相,我的思绪却飘向了另外的地方。主席行事,数以深谋远虑而著称,在立国之前,必须要打牢基础,就像一棵小树在出生时如果立身不正,后面就可能越长越歪,建国时的国本不稳,又怎么可能盖好后面的建设大厦。因此衡量主席,至少应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视角来看,也即通常所说的历史视角。
独立自主,说起来容易,在当时积弱难强的国家境况,如果依托境外大国,可以很快地发展经济,但也容易让国家买办化,只能是富了少数。而强国首先强民,强民首先强意,有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民族意识的提升之路又容不得有半点闪失,故此才会有《论人民民主专政》、才会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才会有《别了,司徒雷登》等一系列雄文出世。
在双清别墅和来青轩之间,是香山寺,很有意思的是,香山寺的文殊堂与双清别墅同侧,而普贤堂又与来青轩同侧,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相当于一个负责决策,一个负责推进实施,虽属偶合,但也代表了百姓的一点美好愿想,一笑之。
从香山寺出来后,循路往上,之字盘旋,却也别有一番情趣,一路无话,景点虽有,只如小家碧玉,特色有之,却无太多韵味。春日并无红叶,故也并未在红叶林驻足。一路行来,倒也葱葱郁郁,青树吐枝,虽达不到遮蔽天日的作用,但也聊胜于无。
好在春日毕竟不如夏日暴烈,虽阳光晴好,毕竟无有灼人之扰。由阆风亭循路向上,至一分岔路口,循台阶向上则是森玉芴方向,但较陡峭,少有人走,未见有人行;平路而行则会与大路交汇,路途较为平坦,便于前进,因此游人较多。由于生性素喜险要难行之地,故遂决定不走大路,而选择森玉芴方向。果不其然,此路径较为幽深,且多险要,上行和下行的角度都较陡,虽只大约一两公里的路程,却让人在途中足足歇了两次,然回首一望,角度却是较好,蓝天之下,风声凛凛,然观市区泱泱,碧水绿树之上,一片红尘盖覆。
古人云滚滚红尘,形容凡间的一切均为业力交织之下,宛如一场大网,每个人只是网中的一点点,虽渺小却又重要,其实换算为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谁也脱离不开这个社会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为了更好地经营社会、运用社会,才有了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出现,意味着从原始互助简单的一对一模式转变为多对多模式,这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彻底地改变了人类这一物种的发展路径,使得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成为可能。
也正是因为城市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才有了进步到现代社会的基础,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每次经济制度的升级,其背后都有着城市规模的升级,内生上是因为更大规模调动资源能力的提升,而这又是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的跃升,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又起到很好的奠基。
在梅石驻足片刻,听着游人鼓舞孩子努力攀登的言语,继续往上,几百米的台阶对很多人都是一种磨练,这种磨练既有体力方面,也有意志方面。如果一个人能从小就有很好的毅力,只要三观正常,再加以方法得当,相信未来绝不会差,为小朋友们加油,希望你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倏忽之间观景台和香炉峰就已在脚下,在香炉峰凭栏而望,北京城的东北角尽收眼底,甚至东城也模模糊糊的可以看到,那是颐和园,那是奥林匹克公园……,听着旁边游客的互相讲解,也算是享受了一把免费导游了。
山顶游客很多,熙熙攘攘,宛如闹市,联想到来香山时,注意到前来游玩者众多,除了停车场满满外,路上车多的一直堵有几公里之遥,也就释然了。站在山顶,周遭态势一览无余,可发现香山是典型的环抱山形,势有把北京抱住之意,堪称龙脉,毫不逊于昌平之蟒山。相形之下,蟒山离水更近,势如巨蟒吸水,而香山之特,与颐和园之水遥遥相对,宛如玉净瓶中,虹而得之,更像是春风化雨,以柔克刚之意更强。
纵观历史,从金代既有皇家对香山兴趣浓厚,后元、明、清三代皆对其高看一眼,乾隆甚至钦题并赋诗二十八处,被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也侧面说明香山确实具有招蜂引蝶的诱惑力。或者用《诗经·大雅》中的一句话更为合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香山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