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 正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

华夏看点网07月22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经过40年的发展历程,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崛起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亮眼的经济指标、傲人的科技实力、快速的城市发展……

  深圳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有着诸多因素,比如源于毗邻香港的独特地缘优势,可以不断学习香港的经济模式和治理经验;源于深圳的改革精神,通过不断探索、试验和突破,努力在各项改革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源于深圳特有的文化观念,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等等。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因此,党和国家持续赋权给予深圳政策先行的优势,结合深圳的地缘优势和创新精神,成为深圳特区快速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赋权探索新使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深圳在中国推进重大改革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均被寄予率先进行改革和作出示范的厚望。从深圳建市到被授予先行示范区,经历了40年的时间。这40年间,深圳先后被纳入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改革特区和政策优惠区的行列。新时代,深圳又被委以重任,党中央赋予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

  不同时期,深圳被赋予各类政策试验区的头衔,从对外开放、实行商品经济,到更广泛领域的政策试点,深圳率先进行政策改革的试验范围不断拓展,重要性不断加强。作为改革开放的肇始之地,特区建立初期的深圳担当着对外开放的“窗口”、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和改革的“排头兵”角色,在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改革率先探索突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让深圳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包括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深圳的前海蛇口片区要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更为明确地提出要将深圳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并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全球城市的标杆。

  纵观40年深圳经济特区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依靠的不仅是地缘、文化、资本、技术等自身优势,更在于深圳不断获得中央的持续赋权,使其得以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对外开放等领域获得政策支持,率先进行政策试验进而获得改革先发优势。这些优势驱动深圳在经济指标、科技创新、城市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绩效。

  补齐短板与全面先行

  站在特区成立40年的新的历史方位,深圳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指出,深圳需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出台以及综合授权改革的推出,让深圳获得了新一轮发展的动力。然而,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道路上,深圳仍然必须直面挑战,解决若干重点领域的难题。

  一是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偿还民生欠账,以体制机制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突出矛盾。要集中资源加大对高水平大学以及重点科研机构的培育,加大对顶尖人才的吸引,继续努力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渥环境,加快将深圳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高端集聚区。要面向不断融入的外来新深圳人,加大基础教育资源、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城市幸福指数。推动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集团、社康机构等组团运营,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战略定位,对标国际标杆城市。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容更多的国际大公司、国际性组织和国际性会议选址深圳;面向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化的便利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到深圳工作和生活。用数字化工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是赶超国际城市的重要路径。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企业优势,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管网、智慧水务、智慧灯杆、智慧井盖等,构建城市部件物联网感知体系,实现万物互联,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同时,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智慧化供给能力,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业务、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实现城市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的服务更为便捷化、人性化和主动性。

  三是突出制度创新,从政策试验田到制度试验区。建设“全球标杆城市”,需要深圳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重拾特区初期“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从单向性的政策试验走向更具开放性和前沿性的制度创新,为国内同类城市提供榜样和示范。比如,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圳要解决如何通过科技制度创新突破国际封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问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深圳要解决如何运用创新和改革制度,以更好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连接港澳与内地城市的桥梁纽带,在经济融合、科技研发、教育合作等领域率先担当作为的问题;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深圳要解决如何创新对外开放制度,利用自身的地缘、科技、经贸、金融、产业、人文交流优势,在推动“一带一路”城市合作网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等等。

  四是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与公民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引导、资源供给和平衡协调作用,在驱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淡化管治手段,更多地运用协商、自治、合作、购买等多种手段进行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要提升城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掘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吸纳更多专业化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比如城市安全、城市绿化、基层执法等。要注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参与社会服务,在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关爱以及志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提升城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的立法进程,完善社会组织、公民参与、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领域的立法行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城市治理,统筹社会力量、平衡各方利益、调节社会关系,以良法促进善治。

  (作者系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家喜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