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8月03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武汉还有zara店吗,关闭武汉门店的Zara在上海怎么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报道称,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在武汉的所有门店均已关闭,4家店铺正门均被贴上武汉市公安消防局的封条。对此,Zara官方声明称,“Zara目前正对武汉的门店进行升级改造”,“我们期待武汉的门店尽快重新开业”。(界面)
那么,Zara在上海目前的经营情况怎么样?第一纺织网记者今天(12月30日)下午来到位于上海中山公园龙之梦购物中心,看到zara依然处于营业状态,折扣一片的店内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选购商品。
这里是Zara全球第二家创新店铺,位于龙之梦购物中心红中庭一层,店内的装修以黑白为基调,整体销售区域超过2200㎡,展示了最新款式的女装、男装和童装系列产品,作为ZARA优化购物体验的一部分,新店全面引入了集团最新的创新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它可以快速精准地追踪产品位置,帮助店员更高效地将产品上架,从而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此外,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二间创新店铺,该店亦采用了最新的家具,以产品“成套搭配”的陈列方式提供给顾客更多选择以及视觉搭配概念。
公开资料显示,ARA母公司Inditex是全球最大服装零售集团之一,占据全球服装零售1.4%的市场份额,仅次于H&M,位列第二(2016年)。公司旗下拥有8个品牌:Zara,、Pull&Bear,、MassimoDutti,、Bershka,、Stradivarius,、Oysho、ZaraHome和Uterqüe,产品品类覆盖女装、男装、童装、内衣、配饰、居家服及家居用品。公司业务遍及欧洲、美洲、亚太和非洲;截止2017财年,集团已进驻全球96个市场并拥有7457家门店。
财报显示,在截至7月31日止的今年上半年内,Inditex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28.2亿欧元,毛利率为56.8%,与去年同期的56.7%基本持平,毛利润同比增长7%至73亿欧元,净利润增长10%至15.5亿欧元,按品牌分:核心品牌Zara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88.95亿欧元;Pull&Bear销售额同比增长2.5%至8.73亿欧元;MassimoDutti销售额同比增长4%至8.44亿欧元;Bershka销售额同比上涨3%至10.8亿欧元;Stradivarius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7.76亿欧元;Oysho销售额同比上涨3.7%至3.01亿欧元;Uterqüe销售额同比上涨13%至5200万欧元。
截至报告期末,Inditex集团在全球共有7420家门店,较去年同期净减少2家门店,其中Zara门店数为2123家。
Inditex集团持续稳定的发展,依赖于其从创立之初就建立起来的、建立于SPA基础上,高效运转且在持续优化的商业模式,并成功将该商业模式在多品牌、多区域之间进行复制。ZARA的商业理念集中:体现为:“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快速高效的为顾客提供平价”的时尚产品”
ZARA拥有超过700人的专业的设计师团队,同时在外部也有大量的合作买手,Inditex每年设计5W 新品,其中zara1.8W 。ZARA尊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反映顾客需求。而ZARA的设计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师参加时装周、大牌的新品发布会。全球四大时装周(米兰、巴黎、伦敦和纽约)是流行趋势与时尚潮流的引导者,每年2次:2、3月份(今年秋冬款)和9、10月份(次年春秋款)。ZARA的设计师通过参加时装周,对于时尚潮流进行快速复制;2)时尚买手捕捉流行趋势。在自有设计师之外,公司还拥有大量散布于全球各地的第三方时尚买手对流行趋势进行快速捕捉;3)供应商的设计师提供部分设计。部分具有设计研发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也会提供一定的设计供品牌商进行选择,以偏基本款的产品为主;4)终端门店的消费趋势反馈。依赖于公司强大的IT系统,终端门店会将每日的销售数据及客户反馈及时传递给总公司,总公司专门的团队会对终端门店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在ZARA总部,每个产品条线拥有独立的产品团队(Productstoreteam),这些曾任门店经理的成员多有按照地域划分每人负责30-50家店铺。其主要职责:(1)对终端门店每日的销售数据及销售反馈进行分析,与设计师及生产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优化设计、生产及分销等;(2)分析自己所负责区域的服装消费特征,从统一策划商品中重新选择适合自己所负责地区的服装品类;(3)决定门店各个系列产品的柜台陈列结构;(4)对不同地区不同门店进行合理化改善及库存管理等;(5)定期向终端门店的负责人提供补货建议。
行业分析师于旭辉此前表示,观察Inditex发展历程及商业模式不难发现,海外成熟大众品牌服饰公司大多采取SPA深度掌控供应链的模式,外延扩张与效率构建并存,通过持续基础设施投建,完善信息系统及仓储物流,构建竞争壁垒;在实体渠道扩张遭遇天花板后,一方面,将扩张重心从“数量增加”向“面积增加”转移;另一方面,加码线上渠道,注重线上线下渠道融合。这对建立效率壁垒的公司而言,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同时,估值表现与同店增长高度的相关性,精细化运营背景下的持续同店增长是公司成长的关键。
具体到国内来看,于旭辉认为,本土大众品牌龙头早期借助轻资产运营模式快速建立规模优势,在2011年和2015年行业两轮调整的背景下,危机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矩阵并推进供应链和物流信息系统升级、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构筑竞争壁垒。在行业库存顺利出清、渠道盈利显著改善的背景下,本土品牌背靠广阔且最具成长性的低线市场、基于本土消费者认知优势并借助全方位自我进化有望获得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第一纺织网 martin 上海 摄影 报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