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8月17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康震说苏东坡人品,康震困境中的温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一生交友众多,除了六君子及士大夫,众多布衣之交更是在他落魄时送来温情无数。这些困境中的希望也使他的作品增益不少,有着本真生活的人情味。
困境中的温情:苏轼的布衣之交
文/康震
苏轼一生,除了结交六君子以及士大夫之外,尚有许多的乡野村夫、贩夫走卒、僧道歌妓,都算是苏轼的布衣之交。他们当中,首先必须提到的,是苏轼在贬谪落难之时所结交的朋友。一方面,苏轼在这些人身上,得到了在落魄生活中最基础的温情,使得苏轼在困难时不至于对人生丧失信心,也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与下层民众的交往,也让苏轼在失意时获得一种来自本真生活的温暖,从而使他的创作更加具有人情味。苏轼的诙谐、打趣、亲切、戏谑,都由此而来。同时,与百姓的交往也为苏轼赢得了更加广泛的人气。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遇赦北归。此时的政治局势尚不明朗,苏轼想在常州一带找个安身之处,就请钱世雄帮助在常州租赁了一所房屋。身为一介平民的钱世雄经多方设法,在常州向一孙姓人家借到了一所房屋。苏轼在润州、真州与故人盘桓了多日,身体不适,坐船前往常州。苏轼在舟中的卧榻上,把完稿于海南的《易传》、《书传》和《论语说》三部书稿托付给钱世雄,请他好好保藏,暂不示人,三十年后再公开。说只有到那时,人们才能看懂其中深意。钱世雄把苏轼接到常州入住孙家的房屋,此后每天都来看望。苏轼在病中强打精神,亲自书写旧作《江月》诗与《跋桂酒颂》赠给钱世雄。尽管钱世雄多方问医访药,甚至弄来了“神药”,苏轼却不肯服用,以至病情日趋严重,最终在钱世雄的陪伴下与世长辞。钱世雄晚年自号冰华老人,杨时在《冰华先生文集序》中称其以结交苏轼而“取重于世,亦以是得罪于权要,废之终身,卒以穷死”(《杨龟山先生集》卷25)。他与苏轼的友情,让他付出了终身不得重用的沉重代价,但他也因此得到时人的敬重,并将永远得到热爱苏轼的后人的尊敬。
野老苍颜一笑温
苏轼在黄州时,认识了住在长江对岸的王氏兄弟,后来又结识了潘丙、潘原、潘大临、潘大观等人。诸人虽读书识字,但皆无功名,只是世居黄州的土著而已。有的是酒店老板,有的是药店老板,有的只是一般的市井小民。此后的几年里,苏轼经常与他们交游。有时苏轼渡江游览武昌西山,遇到风雨,便留宿王家,王氏兄弟杀鸡炊黍招待苏轼,一住就是好几天。有时苏轼乘坐一叶扁舟,一直行至潘丙的小酒店门前,便进店去喝几杯村酿。苏轼曾有诗云: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这是苏轼诗中的名篇,很难想到,这样优美洞彻的诗句,是为一群市井之徒而作。苏轼借此诗告诉远方的故人:我在这儿与朋友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你们不用再设法让我离开黄州重返朝廷了!正是与这些平民朋友的相处中,苏轼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安宁。
苏轼在儋州时,曾背着一个大瓢在田间边走边唱,碰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对苏轼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由于苏轼曾做过宫中的翰林学士,所以称他为内翰。苏轼深以为然,从此村子里的人就叫那婆婆为春梦婆(事载《东坡先生年谱》)。又有一天,苏轼偶然进城,在集市上遇到一个进城卖柴的黎族山民。此人面目枯瘦,但精神抖擞,立即引起了苏轼的注意。山民也注意到苏轼身上的中原衣冠,在他眼中,简直是奇装异服,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两人便攀谈起来。虽然语言不通,但山民又是叹息,又是挥手,苏轼仿佛听懂了他的意思。山民好像是说苏轼本是一位贵人,如今却凤落草窠不如鸡了。临别前,山民把卖柴换来的一块木棉布赠送给苏轼,说今年海风寒冷,让他做件衣服御寒。苏轼非常珍视山民的这份情谊,特地写了一首诗来记载这次奇遇。这位不知名的黎族山民与苏轼之间的动人故事,便永远保存在了《和陶拟古九首》之九这首诗中。
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轼遇赦北归,离开他栖身三年的海南。动身之前,许多土著朋友前来饯行,大家纷纷拿出各种土产相赠,苏轼一概不受。临上船时,十几位父老流着眼泪与苏轼握手告别,他们说:“这次与内翰相别后,不知何时再得相见?”苏轼心知此去再无重见之日,情难自抑,便写诗留别海南的父老乡亲:“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别海南黎民表》)
苏轼离开海南岛回中原时,经过大庾岭。我们知道,大庾岭在中国的文化地理版图上,是很重要的一个界限。如果一个官员被贬谪,出了大庾岭往南,就相当于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圈,也意味着政治生涯的彻底结束。如果能回到大庾岭,就算拣了一条性命。苏轼回归的路上,在岭上一家村店门口小憩。一位白发老人见到苏轼,问是何官?当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子瞻尚书”,便上前作揖说:“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地陷害您,而今得以平安北归,真是老天保佑善人啊!”苏轼听了感慨万分,便写了一首七绝赠给老人: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赠岭上老人》)
这是苏轼北归途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说明苏轼确实名声在外,天下人皆知,并且都以为此人为好人也,主动给他帮助与安慰。也许,这些普通百姓只是苏轼生命中的过客,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但他们给予的点滴温情,却让苏轼在最困难的环境中感到希望。
作者介绍: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百家讲坛知名学者。
栏目主持人:
谢琰,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章黄国学主编。
--------------------------------------------------------------------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