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 正文

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服饰哪个朝代(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的发型

华夏看点网08月29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服饰哪个朝代(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的发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今年春晚有什么让人亮眼的节目,最美舞蹈《只此青绿》恐怕会荣登榜首。

每年春晚,都有一个最美舞蹈,今年的青绿,以单色调的美、大气磅礴的舞,让人领略到了中国千年文化的厚重震撼。

除了青绿色调之殊,演员们头顶的那一顶顶高耸云际的发髻,也成为吸人眼球的亮丽景致。

它们究竟叫什么,怎么梳成的,古代有没有这种发型呢?

弄懂这些小问题,我们需要从它的背景说起。

关于春晚《只此青绿》,有2个背景有必要了解清楚: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天才画家王希孟的远山近水写意画,长11米,历时半年才画成。

其以青绿色调为主,画中远山近水,江山秀丽,雄伟壮观,同时不失活泼与精致,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奇怪的是,18岁的王希孟,画完此作后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了这幅千古名作。

《只此青绿》基于此作改编,用画风背后的意境,展现我瑰丽山河、文化厚重。

舞蹈《只此青绿》,是2021年8月首演的七幕大型舞剧。

它由故宫博物院等三方出品,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受国家重点扶持,光创作就用了1年多。

其情节,讲述的是一个故宫研究员穿越回北宋,遇见《千里江山图》的故事。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美学,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登上春晚之前,它已经在上海、广州等18个城市演出了51场。

整个青绿舞剧,时长近2个小时,由于时间所限,春晚上的青绿,只播放了其中的一个选段。

有了这2个背景,就不难理解春晚的《青绿》,之所以惊艳亿万观众,并非偶然。

也不难理解其灼灼舞姿中蕴含的磅礴之势、青绿基调背后的文化自信,是源自何处。

关于姑娘们头上的发髻,也应从那个时代来寻觅历史记忆。

其实,它们也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创造。

宋朝与唐朝不同,国家未完全统一,所以宋朝的文化气质与唐朝也不同,没有前朝那种雍容华贵,而多了些清淡娴雅之气。

作为文化的一种反映,妇女的装饰和发型,与前朝也有不同。高耸云际的青绿发髻,在唐朝就有类似的,但不这么夸张。

在唐朝的贵族宫廷和歌姬舞者中,流行梳一种高高的发髻,寓意贵妇人的地位较高,叫半翻髻。

《髻鬟品》中云:“高祖宫中有半翻髻”;

《妆台记》也载:“唐武德中梳半翻髻”。

这发型,与青绿中的发髻有些类似,或可称之为雏形,是比较接近的历史根据。

其实,古代女子的发髻,随着历史发展,款式越来越多,飞仙髻、凌云髻、螺髻、元宝髻……名字五花八门,有人出书立著,专门研究这门学问。

到了宋朝,有一种名为“高椎髻”的发型,看起来与青绿髻中的款式有些相像:

高椎髻,就是将头发全部拢结于头顶,挽成单锥状,耸立于头顶。

据《妆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

考证者还指出,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样的发型。

然而,不管是半翻髻和是高椎髻,仔细拿来对比《只此青绿》中的发髻,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完全一样的:既没那么高,也没有那个盘发的方式。

对此,有网友称之为青峰髻,以群女们高高的发髻,来寓意远山叠翠中的层层山峰。

实际上,我们看这些女子的化妆照就可发现,这些高耸云际的发髻,并非真头发,而是戴在头发上的一种类似古代女子高髻的假发、演出道具。

远处看,我们看不出其真假,与头发和装束浑然一体,既有古文化的韵味,又有艺术之美,可以说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舞台服饰设计。

据说,这些发型,每个姑娘每次上台前,都得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打理。

舞台上,姑娘们仿佛穿越到北宋江山图中一般,青绿长衣,美若仙霞,傲然挺立,时而端庄沉静,时而铿锵有力,豪放吐纳之间,尽显厚重文化的自信与共鸣。

美哉!(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