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 正文

汽车之家李想采访(这些年我们见过的汽车之家)

华夏看点网09月03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汽车之家李想采访(这些年我们见过的汽车之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6月12日,李想卸任汽车之家总裁一职。说实话,我对李想实在是不熟悉,自然也就谈不上感情。如果真要说感情,大概羡慕嫉妒恨的成分更多一点吧,毕竟他与我同龄,同样是个80后早期动物,而他却成为了我们这拨人里头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可当Autocarweekly让我聊聊这个80后的时候,我没有拒绝。因为在我看来,李想就等同于汽车之家,聊李想,就等同于聊汽车之家,而聊汽车之家,便有了话题。

2005年的5月,汽车之家成立;2005年的夏天,汽车之家网站上线;2006年的3月17日,我注册成为了汽车之家的会员,发表了第一个帖子。从这几个时间节点看,我算是汽车之家最早的一批用户,并且这十年来,出于爱好和工作,浏览汽车之家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哪怕出游在外。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至今还能看到最初发布的那个帖子,边上还有一个“首页编辑推荐”的戳。

但坦白的讲,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汽车之家的忠实粉丝,认证车主的名头还是几个月前才发了帖子补上的。相反,更多的时候,我会把汽车之家视作“研究对象”,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为什么中国互联网行业前前后后涌现出上百个汽车网站,却只有一个汽车之家?为什么2006年之前便已声名远播的诸多网站,能在短短两三年里被“瞧不上眼”的汽车之家一个个踩在脚下?

原因有很多。我想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李想。如果继续深究,我更愿意以2013年底的纳斯达克上市为界,一分为二地看待它。因为从我的观点出发,2013年12月11日的前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汽车之家。

2013年12月11日之前的汽车之家,是属于李想的。

从网站成立到进入行业排名三甲,汽车之家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很多人都惊讶于汽车之家的崛起速度,很多网站都在还没有弄明白究竟怎么回事的时候,便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有人会觉得那是汽车之家的内容做得足够出色。我觉得,这是李想的理念足够开放,足够远见。

2008年,当时作为另一家主流汽车网站的编辑,已经深深感受到来自汽车之家的压力。彼时我们还自信地认为我们更强大,但经过团队仔细研究后却发现,无论是百度关键词的抓取量,还是百度图库的车型图片收录数量,汽车之家都数倍甚至十倍于我们。哪怕百度搜索结果首页的位置,汽车之家也往往优于我们。有些难以置信,却数据确凿。

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汽车之家从建站之初,就已经把文字、图片的搜索引擎优化功能考虑在内,而这些技术工程,在那个时期绝不是各个网站的关注所在,即使发现了症结,对于那些架构早已成熟的网站而言,修改网站代码何尝不是件困难至极的事情。

不只是搜索引擎优化。就如李想曾经说过的那样,当他想买车的时候,想通过互联网查询买车信息的时候,他发现已有的汽车网站都做得很垃圾,于是,他决心自己做一个汽车网站。于是,汽车之家网站在上线之前,就有了大量的用户习惯分析,并落实到页面的排版布局上,为用户提供其他网站不曾有过的浏览体验。其实我已经对最早的汽车之家界面的印象很模糊了,但的确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这个网站有点不一样。

在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人,秦致。正是他的出现,补齐了李想最欠缺的部分——营销。

李想对于互联网入口的概念是笼统的。但作为265上网导航首席运营官的秦致,却深谙流量和入口的重要性。2008年,秦致用很便宜的价格,拿下了中国所有网址站的入口。仅2008年2月,汽车之家的网站流量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要知道2007年底的时候,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还不到2亿。这就意味着差不多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访问过汽车之家。这个比例对其他汽车网站而言,绝对是奢望。

技术和入口有了保障,“内容为王”就是李想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网站的技术架构还是互联网的营销手段,都是成就汽车之家的坚实基础,都是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广大的普通用户。在他们眼里,汽车之家的成功,就是内容的成功。我们肯定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2007年的文章,但那些文字和图片里透露出来的认真、敢说和大众化的表达方式,是普通用户喜欢的,是跟标榜专业的其他汽车网站不同的。

这是李想心中理应有的汽车网站的样子,这是李想作为一个车迷,作为汽车之家“头号大粉丝”努力的结果。有人说过,能写出打动自己的文字,那便是一片好文章。同样的,能做出一个让自己感到愉快的网站,那便是一个优秀的网站。

2013年12月11日之后的汽车之家,不再是李想的。

其实早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初就有报道,上市后的李想,股权占比很低,也就表示作为创始人,李想在汽车之家的话语权并不高。这还是其次,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从上市开始,汽车之家就不再是李想的了,而是董事会的,而是投资人的。因而汽车之家不再可能为李想的个人判断力而买单。

可能很多人,特别是刚刚接触汽车之家网站的人,不会感受到这一点。太多的舆论和口碑都在表明汽车之家是中国互联网中独占鳌头的上市公司。但是熟悉汽车之家的人会知道,今天的汽车之家,从架构上看,与竞争对手相比已经不存在绝对的优势。数据库、图片库这些曾经值得炫耀的优势,早就成了各家主流汽车网站的标配。拓展移动端应用平台,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电商、二手车、后市场甚至网络电台,都不算是领先行业的创新技术,而是鉴于当今越来越多样化的阅读习惯而做出的改变。

重要的是,内容层面的创新力正在急剧衰退。读汽车之家的文字,有时就会觉得像是一本参考书,工整、结构明了,却少了当初打动人的“灵魂”。并且会发现,以一台车的上市日为原点,汽车之家已经设计出了一整套针对产品各个曝光阶段所应进行的传播内容:

谍照——核心参数——官图——实车信息——上市预测——详细配置——技术解析——到店实拍——上市——产品导购——评测——提车作业——自驾游记——用车体验

不同的产品,相同的传播过程。每一个阶段,销售卖怎样的内容,编辑写怎样的稿件,都能找到对应的一部分。区别只在于,如果客户是“大金主”,那么它的产品在汽车之家出现的频率会很高,也许还能定制更多的选题。但如果客户不阔绰,也许登上首页的机会仅有上市消息那一条文字链。

有人就会问,对于一款车,不就应该按照这样的传播逻辑去产出内容么?好吧,那就请对比一下易车,对比一下爱卡,对比一下太平洋,对比一下新浪腾讯凤凰,同样按照上面的顺序说车,汽车之家的对手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策划、包装、创意。未必每一种形式都是你的“菜”,但不一样的风格会让人觉得汽车生活有乐趣,让文字充满“血肉”。

所以我相信,这一定不是李想心里的汽车之家。如果无法改变现状,大概卸任便是最好的选择。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乔布斯。可能论“天才”指数,李想与乔帮主之间未必是同一个级别,但论人生经历,乔帮主创造过苹果,也曾拯救苹果于危难。而今天的李想,不过是跟乔帮主一样,在某个时刻暂时离开自己心爱的“另一半”而已。至于未来,谁知道。

很遗憾,汽车之家宣布李想卸任的新闻出现一天后,汽车之家的首页上依然没有一句感谢词。也许这是李想本人的意愿,他想要安静地离开,正如他这些年来安静地守护在汽车之家身边那样。可是作为旁人,尽管与李想没有任何关联,我还是希望能在首页上看到些什么。

无论如何,感谢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叫做“汽车之家”的网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