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 > 正文

李白望庐山古诗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华夏看点网07月29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李白望庐山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庐山就倍受文人墨士的青睐。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到庐山 游览,看到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其间的美景而陶醉忘归;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就隐居庐山,并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唐代时期,孟浩然、李白、张继、白居易、元稹、徐凝等诗人也都慕名而来,登临庐山并留下诗句。可是,这些描写庐山最著名的诗作当属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格式】七言绝句

【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基调】瀑布赞(山水诗)

【年龄】不详

【译文】

望庐山瀑布

从远处看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练悬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人间。

【注释】

望:从远处看的意思。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绵亘二十五公里,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理想的隐居之处。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川:流动的河水,这里是形容瀑布。

直:笔直,形容山的陡峭。

三千尺:1尺=0.3333333米,三千尺换算过来是 1000米,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不详。

一种说法是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允725年,李白25岁)前后,诗人李白离开他一直居住的湖北安陆地区,南下游览金陵、扬州等地,途中路过位于江西九江的庐山,因久慕庐山之名,特地登山游览,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同时还写下了《望庐山五老峰》。

另一种说法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五十岁的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来庐山隐居时期所作的一首风景诗。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庐山北边山峰的名字,因为烟雾缭绕山顶,而且形状与香炉相似而得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了紫色烟雾。为何是紫烟,而不是白烟或者黑烟?是因为这座山峰的名字叫做香炉,所以生出紫烟来了吗?当然不是!有这么几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太阳光与蓝天、云雾交织在一起,显示出紫色的烟雾;也有人说太阳的光芒照射在瀑布激起的的水雾上,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远远望去,就好像紫烟缭绕。这些有道理吗?都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道教的信仰。李白从小在四川长大,四川是古代道教重要发源地之一,李白从小受道教的影响特别深,甚至后来成为“有证”的职业道士,他有诗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意思是说从十五岁开始就喜欢寻仙访道,到这会儿就没停过。其实当时不仅李白,整个唐朝都信仰道教,道教是唐代的国教,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对道教笃信无疑,很多人还有道士的身份。道教崇尚紫色,所谓“紫气东来”,说的就是当时老子从东方来到函谷关,有人说远远望去仿佛有紫气从东方而来,说明这个紫色在道教的文化里象征着吉祥、高贵。李白的诗中有很多“紫烟”这样的意向,比如“炉火照天地,红星照紫烟”,“素手掬(jū)青霭,罗衣曳(yè)紫烟”,等等,这些都跟道教的活动有关系,所以李白在这首诗中说“日照香炉生紫烟”,一方面可能真是有紫烟升起,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道教的信仰。这句诗中这个“生”字用的特别好,晚唐诗人杜牧《山行》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也用了这个“生”字,这个“生”在这里有升腾的意思,在香炉峰里冉冉升起紫烟,非常具有动感,而且,冉冉升起的紫烟也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为后面瀑布的出场做了漂亮的铺垫。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一条白练悬挂在山前,这是远看瀑布的感觉。相信如果大家看过瀑布的国画的话,一定也会有这种感觉。尽管瀑布是奔腾不息,倾泻而下,但远看就仿佛一条巨大的白布高高的挂在山崖之上。李白用他高超的想象力化动为静,道他人所不能道。一个“挂”字(而不是“悬 ”、“过” “下”、“垂”等 )用的非常妙,境界全出、气势很大、动态很足、视觉冲击力很强,堪称炼字典范。

后面两句的比喻和想象就更夸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把画面由静止又转向瀑布的动态形象。“飞流”描写出瀑布奔流的速度之快;“直下”描写瀑布奔腾的流向,间接反映出山崖的陡峭;而“三千尺”就是瀑布奔腾的高度和气势了。不过,庐山的瀑布真有三千尺吗?当然没有。庐山的主峰是大汉阳峰(百度百科:大汉阳峰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街以南,是庐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虽不及五老峰奇险,但雄伟高大,气概非凡),有1400多米高,庐山上的瀑布有20多处,最著名、最长的瀑布大概就是三叠泉瀑布,落差有150多米,那李白诗中的“三千尺”,换算过来就是1000多米,也就是说庐山的瀑布几乎和庐山的主峰一样长,这是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李白真是夸张呢!要知道,李白在动情的时候,是特别喜欢用夸张的数字的!比如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所以这个“三千尺”是李白极力用夸张的手法向人展示瀑布那势不可挡的无穷威力。

那么,李白为什么敢说“三千尺”呢?有学者曾这样解释:因为李白年轻。如果说这首诗是李白刚出蜀时所作的话,那大概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前后,此时李白刚刚25岁左右,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老家四川出发沿江东下,遍览名山大川,遍访名人雅士,目的是为了见世面、扬名气,为了实现自己“帝王之师”的远大抱负!所以,在年轻的李白眼中,庐山的风光不仅是自然风景,更是李白年轻的风采,所以,这是一首青春的诗篇。青春的诗篇就不可能有一说一,青春的诗篇是豪迈的,夸张的!当然,随意这一解释的合理程度是建立在这篇文章是在李白刚出蜀时作为的前提下的。否则,我们只能解释为,这是“李白的风格”!

而且,他还嫌不够,最后加了一句只有这位“谪仙人”李太白才能有的天才比喻“疑是银河落九天”,自从有了“银河”这个词,有谁能想到用“银河”这个人类赋予繁星的美丽词语再反过来比喻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呢?这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多么的飘逸、洒脱、仙气十足,似乎整个庐山也变成了一座仙山,一座空中之山!最后,李白还特别加上了“疑是”一词,为全诗加上了一种恍惚、莫名的神秘色彩,然后,诗仙就把笔放下了,诗也就戛然而止,而留给读者的就是无限的想象空间。

下棋,有一个棋逢对手的说法,面对这鬼斧神工的庐山瀑布,大概也就只有“谪仙人”李白能够与之匹敌吧,它激发出诗仙天才的想象和夸张的比喻,写出了这首字字珠玑、惊心动魄的千古之作,成为史上描写瀑布的最佳之作。之后,中唐诗人徐凝写了一首《庐山瀑布》,他说“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不能说徐凝的这首诗写的差,遗憾的是李白的时写在了前头。同样是天才的苏东坡也非常叹服李白这首诗,曾经专门写诗赞叹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当然,这位李白的“超粉”对于徐凝的《庐山瀑布》的评价略显苛刻,他说“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而苏轼自己也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庐山诗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是写庐山的诗,李白的诗让人有种“神往之”的感觉,特别想去看看庐山的瀑布;而苏轼的诗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我们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其实是唐人与宋人性情性格的不同,是唐代和宋代两个王朝气质的不同,而李白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最伟大的诗人,正好在庐山这个共同的地方为我们演绎了唐诗宋诗的不同美感,人生性情的不同境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