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8月10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留守女孩回应考古专业,留守女孩选北大考古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在高考后,学生还会面临另外一个烦恼——填报志愿。
这关乎学生本人的兴趣、专业的前景尤其是未来的就业。
纪录片《我是XX生》在这个档口,可谓是应运而生。
它作为第一部讲述高校专业的纪录片,每一集都介绍几个你或许知道但不了解、甚至你没听过的专业。
01
那些冷门的专业
每一个专业,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可总有些专业,听起来就觉得画风清奇,有的甚至叫人害怕,比如殡葬专业。
网上公布过该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
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花;
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
......
不过这个专业,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可怕。平时的殡仪课程,也并不“灵异恐怖”。
跟普通大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形,并无差异,而且“遗体收敛、尸体防腐整容、火化烧骨”等课程,在上课的时候,都是用塑料假人做实验对象。
只有在实习时,学院才会将他们分派到殡仪馆和陵园,去跟着师傅学习。
在实习中,自然会有一些练“胆”的课程,比如在殡仪馆值夜班听到“怪声音”(冷藏库运作声音),还有遗体火化的时候,尸体一烧就“坐起来”(生物神经性反应)。
虽然这门专业伴随着恐怖,毕竟是稀缺人才。很多单位,会在学生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来学校“预定”人才。
武汉职业民政学院的蔡亦,学的是殡葬专业里边的遗体修复方向。
在他看来,生与死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必须面对。殡仪工作,让死者得到了应有尊重,也让生者感受了孝道文化的传承。
而殡仪从业者,他们承担的角色是——“天堂与人间的桥”。
所以,从事这一行的人,值得尊重,勇气更是可嘉!
与殡葬专业一样需要勇气的还有内衣设计师这个专业。
西安工程大学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内衣设计方向,每年,都有很多男生选择这个专业。
万晨东,一个长得特别精致的小伙子,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服饰要在舒服的基础上追求美观,这对万晨东来说,就多了比女同学多的挑战。
因为要设计出舒适的内衣,免不了去市场调研,比如去内衣店里看内衣款式、研究布料等。
刚开始,当他进入内衣店,拿着一件女式内衣反复观摩时,引来周围的人“观望变态”的眼神,他就落荒而逃。
后来,他已经可以很淡定地在店里挑选、观察、记录内衣。和同学们一起,在内衣店里,研究内衣并拍照回去,坦然自若;在教室中,他针线穿梭,笔尺游龙,缝制出梦想最炫彩的样子。
他说,“出其不意的行为也许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如很多著名的女装设计师是男性。打破固定的思考模式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花火。”
在他看来,这个专业挑战固然多,可是机遇和前景也很不错。
有些专业在我们印象中是一种享受,比如一个“馋猫”,肯定羡慕厨师专业,可是中国人的味蕾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满足的。
就说咱们夏天,少不了的美食——“小龙虾”,这也是很讲究的。
小龙虾之所以制霸我们的餐桌,一是不容易吃饱,二是吃起来麻烦,这样就延长了社交时间,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在餐桌上谈事情。
另外,小龙虾无论是颜色还是口味,都符合中国人对麻辣红火的喜爱。
而小龙虾得天独厚的火红颜色,更是让其和辣椒融为一体后呈现出一种令人食指大动的视觉感。
湖北潜江学院还因此开设了专门的小龙虾烹饪专业。
喻大双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他在学生生涯期间,要学习一百三十多道龙虾的做法。
由于他专攻小龙虾烹饪,日常可以免费品尝顶级大师烹饪的小龙虾,时常吃到酣畅淋漓。
是不是很不错,羡慕嫉妒恨?
但是处理小龙虾并做出美味的龙虾大餐,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学这个专业的他,被虾钳伤了数百次,处理一只小龙虾需要挥动剪刀七次,几年来几百斤的小龙虾亡于他“千刀万剪”之下,只为练一手纯熟的技术。
毕业之际,喻大双从学校的万亩虾塘里细细地寻找食材,准备创新地做了一道番茄味小龙虾,作为他的毕业答卷。
他挥动厨具,精控火候,只为做出心中最满意的龙虾佳肴;他锅烹冷暖,勺调百味,翻炒出梦想最火辣的风味。
这一切,都是讲基本功的!
对于基本功要求很严格的还有一个专业——京剧!
现在的中央戏剧学院就有京剧表演专业。
为大力扶持京剧艺术教育,弘扬‘国粹’艺术,中央戏剧学院对京剧系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教育经费由教育部全额“免单”。
可是,京剧专业仍旧遇冷,因为这个专业不招收零基础学员。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可以说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每一个京剧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前三个就不好掌握,更别说“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
即便是已经成名的京剧演员如王佩瑜,还曾经说过,在表演跌跤的时候差点摔晕,可想而知,这对于常人来说,多么困难。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不是吹的!
02
选择专业:你更关注兴趣还是前途?
从这些冷门专业来看,要不然是你不感兴趣,要不然就是达不到门槛。
即便你从小热爱京剧,考上了京剧专业,你也未必能唱出来,跑一辈子龙套谁都不甘心。
所以,很多戏剧演员才会涉足影视圈,但影视圈竞争压力也很大,星途黯淡的到处都是。
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有一个心灵暴击式的疑问:兴趣or前途?
张霁,生于湖北,最近以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被人熟知。
因为27岁的他,拿到了华为毕业生最高201万的年薪offer。
大家一开始对他的认知,是他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8篇顶会论文作者的身份,光这些称号就让其他科技产业感到真香。
但随着采访的深入,张霁的更多经历也被人们所知。
原来,这个如今的天才少年,并不是天资聪颖,也不是家族显赫。
他出生于湖北小城,高考也算不上得意,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用勤奋、自律和不屈驱使着自己,才拥有了今天的高光。
张霁说:“我只是个普通人。”
此外,这个普通人还有令人更为咋舌的选择,在这次毕业招聘中,他的最高年薪不是华为的201万,有个企业给他开出了360万。
但张霁最终还是选择了华为,“因为志同道合。”
还有今年高考的钟芳蓉,是一名高考考出676分的留守女孩,却选择了一个“冰箱专业”——北大考古学。
在很多人开来,这是一个极其不明智的决择。
理由很简单:考古不能赚大钱,也不能当大官。
的确,一个能够在留守环境中取得高分的“高考上分王者”,选择一份如若“苦行僧”式的专业,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她浪费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
不过,她认为是值得的。面对别人的质疑,她只用一句话来解释,“我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
樊锦诗的一生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心系敦煌四十载,风雨无阻。”
钟芳蓉所向往的,是樊锦诗先生的路。
这两位优秀的人才都是在前途和兴趣中,选择了兴趣。
吃瓜群众为这两位着急也是能理解的,毕竟前段时间热议话题:1000万和北大学位,你选择什么?
大部分人选择了1000万,当然了,这个数字大到让普通人瞠目结舌,有点不现实。
那么当收入高、压力大的新媒体工作与旱涝保丰收的国企工作放在一起,你会如何选择呢?
无论做什么选择,都需要听从内心的指引,越过外界的质疑,提升自身的能量,
总有一天会发现,终点,就在我们身边。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