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 > 正文

辛弃疾水龙吟古诗鉴赏 宋词赏析

华夏看点网08月31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辛弃疾水龙吟古诗鉴赏,宋词赏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原著几个标点符号于网文不同,特此注明)

千里南国冷寂秋空,秋水连天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落日犹如斜挂楼头,长空孤雁悲啼声中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离家游子。我看着这无处施用的吴钩,狠狠地把楼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此刻登楼的心意。

别提家乡的鲈鱼精细味美,西风深秋,像张翰、张季鹰那样为了美味的鲈鱼而归家?而像许汜那样,为了田舍房产才对家乡念念不忘的人,更是将羞于见才气双全的刘备。我只是可叹国运不济、风雨飘摇,不能去收复国土,空自忧愁,岁月无情,时不待我了。就算叫人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能为我擦干英雄失意的泪水吗?

辛弃疾在29岁那年出任建康府(南京)通判,也就是投身抗金之后,辛弃疾渡江南归之后所作。在此前四年,他曾上述朝廷《美芹十论》分析当前宋金的对峙形式,提出收复失地的战略,但并未被采纳。随着北方失守原理家乡跟随朝廷的南渡,又加上多年来的满腔报国心不得施展,所以当他登上赏心亭时,就把内心郁积之苦倾吐而出,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水龙吟词。

而在赏心亭这个地方,辛弃疾还创作了另一首词,用的是念奴娇词牌,本文就不附录了。其实很多文人词客都在赏心亭这个地方有大量作品,陆游也有诗云: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这个赏心亭就是位于建康(南京市)西城下水门的城楼,下临秦淮河,视野开阔,远眺可见“虎踞”之势的石城山,景致魏伟壮观,文人至此,必会感慨一番。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厥。上半厥主要描写景致,下半厥全部是抒情言志。

上半厥中的“江南游子",是作者被迫离开北方的家园,来到了南方,所以是江南游子。是很有悲怆之感的自称。而”吴钩“和”栏杆拍遍“是两个典故,吴钩是暗指没有用武之地的宝刀,把自己比喻成无用的宝刀,而“栏杆拍遍”出自“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这是指发泄心中的痛心疾首,捶胸顿足、猛拍栏杆。作者将吴钩和栏杆拍遍两个典故,更使人感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愤恨。

下半厥也有两个典故,一是季鹰:指的是张翰字季鹰,他为了故乡那鲈鱼的美味而辞官归家。另一个是成语求田问舍里的主人公许汜,刘备对他的这种贪图田产的行为而大加责难。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自己并不是因为思乡而愁苦,而是国土丧失,时光飞逝,心中那急切的复国之意,但是又不得朝廷重用,七尺男儿却不能保家卫国,这才是作者愁苦的原因。就算整日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依然还是不可能平复心中的苦闷的,这大志未舒的泪水,流不断,擦不干。

作者只能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沉沦,如同国家深陷战争的沼泥中无法自拔,作者已然把自己和家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了自己保家卫国的赤诚衷心。不由得使人想起那一句千古名言“不破楼兰终不还”,也只有收复了国土之时,辛弃疾才不会再流下那“英雄泪”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