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 > 正文

观海潮最佳时间(观海潮)

大家好,萱萱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观海潮最佳时间,观海潮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2、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3、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4、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5、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6、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7、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8、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9、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10、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11、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12、“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13、“云树绕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14、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15、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16、“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17、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

18、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19、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

20、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21、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2、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 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23、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

24、“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

25、“羌 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

26、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27、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28、《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29、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30、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 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31、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32、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33、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34、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35、”(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36、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37、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38、”(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

39、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

40、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

41、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42、  赏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43、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44、“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45、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46、”“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47、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48、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49、“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50、”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51、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52、“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5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54、”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55、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56、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57、“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8、”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59、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60、“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61、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6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3、”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64、“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65、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66、“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67、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68、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69、”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70、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7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72、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73、“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74、“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75、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76、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77、”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78、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79、“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0、”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81、“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82、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本文今天分享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