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能帮大忙的避雷贴 如今却活成了网友最讨厌的样子】!!!今天受到全网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避雷这家店,菜巨咸!
避雷这个学校,环境太差了!
避雷这个人,太离谱了!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一刷小红书,就会被各种“ 避雷贴 ”包围?
不是说避雷不好,只是越来越多的避雷贴,压根就不是雷。
前段时间差评君想去南京玩,就在小红书搜了下,那几天首页库库推荐旅游攻略。
一顿参考下来,我发现景点和餐馆推荐贴还不错,让我知道了很多根本找不到的地方。
但唯独避雷贴让我频频陷入迷惑:为啥一堆人都在乱避雷啊。。。
首先,每个人的雷区范畴完全不同。
比如有帖子说避雷南京这个城市,不想再来了。
点开帖子一看,网友给的理由是:
网约车司机态度很差,服务员讲方言听不懂,保安说不清楚路,景区很大一直迷路,饭店一直不上菜还说他没点菜,坐地铁被大妈扒拉。。。
噢还有一个,空调外机装在路边,路过被水滴,被热风吹。
的确,看完文字我也能感觉网友南京之旅体验很差。
但不管司机、保安、服务员、大妈还是某景区、某饭店,都很难上升到整个省市的范畴。
真要吐槽的话,或许这么表达才更合适:那天去南京旅游真倒霉,体验很差,我不想去了。
而不是“避雷南京”。
其次,每个人的雷点也各不相同。
有人排了 1 个小时队,发现烤鸭鸭皮很厚,油腻,盐水鸭又巨咸。
于是他发了个帖,标题是:避雷南京板鸭。
差评君查了下这家店,是个本地知名的板鸭品牌,楼主吃的还是总店。底下评论区,也确实有人说不好吃,本地人不爱吃,咸死。
但也有人说这家味道很不错,甚至还有人专门推荐这家店。
当然,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也有对食物评价和吐槽的权利,差评君吃到皮厚的烤鸭也会嫌弃,但用“避雷”就有点误导别人了。
因为避雷这词挺重的,潜台词就是这家店是陷阱,是坑,在欺骗消费者。
如果吃到变质食品或是菜价和口味天差地别,或许可以用“避雷”。
但如果吃到了不合乎自己口味的食物就说“避雷”,那中国八大菜系,不同技艺不同风味,每一家店对外地游客来说都可以用雷来形容。
类似的帖子非常多。
有人因为总统府要 30块钱提前约,很大很热,避雷;梧桐大道人多,避雷;鸡鸣寺人多庙小,避雷;
哥咱不行要不回火星吧,那人不多,没雷。
除了景点,城市避雷,还有航空公司避雷。。。
就问还有哪家航空不是雷了?
广泛流传的航空公司避雷贴▼
有人和好友闹掰了,也要发个帖子避雷。
看完这些,差评君只有一个感受:
现在“避雷”和最初的完全是两个词了。
我第一次刷到的避雷贴,是站在他人角度出发,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打车会被宰,哪些地方导游会威逼利诱你购买东西,很实用,像旅游指南。
但现在的避雷贴,大家更在乎的是一种情绪输出,能不能帮到人并不关键。
只要体验不佳,下一秒就可以在大众点评打差评,跑小红书怒发避雷贴。
所以曾经能帮大忙的避雷贴,如今却活成了网友最讨厌的样子。
当然,原因其实并不全在网友或平台,更多还是“避雷” 的词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这就要说说,避雷的泛滥史了。
作为生活指南的小红书,上面的旅游贴相比以往的平台,总是做得更精细、主观,大家会抱着给他人提供建议的思路去写。
但在赛道变得拥挤后,为了获得点击和收藏,博主们就开始用精修和滤镜过度美化照片,安利贴逐渐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而避雷贴看上去被商业化侵袭得要少很多,它们更像是自己人,用经历保护大家不被套路。
很快“避雷”便成了流量密码,被自媒体们大量使用,呈现出万物皆可避雷的态势。
很多博主甚至用“避雷”来吸引流量,看似避雷实则安利,玩个标题党。
可当一个词被过度使用时,它的词义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曲解,被模糊,被泛化。
网友们对“ 雷 ”与“ 避雷 ”的定义,早就因人而异了。
所以即便是一件不足以用“雷”形容的事情,也会有人写上“避雷”。
避雷,就这样逐渐失去了它的专业属性和公信力。
当然写这篇文章,绝非仅仅是想吐槽一个“ 避雷 ”。
我想引出一个概念:“互联网失语”。
很多时候,我们在表达某种情绪时,已经不会用别的词了,只能脱口而出当下被重复无数遍的网络流行词。
这么说吧,有天“避雷”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了 ,咱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别的词。
这就是网络用语的泛滥,导致的互联网失语。
避雷这个词在逐渐流行过程中,潜移默化中进入人们的大脑。大伙在有需要时,就会自然而然选择它。
和避雷一样,被用到泛滥的词/句还有YYDS 、绝绝子、封神、宝藏、私藏、天花板、无限回购、问爆、真香、可能是 XX 最详细的,等等等等。
以避雷为代表,这些情绪强烈、表达恰当的词语一经出现,就会迅速普及。随着大规模泛用,大众就会产生疲劳,逐渐不敏感。之前有个带货主播,不管啥产品都用“天花板”形容:饼干是天花板,塑料袋是天花板。货卖得好不好我不知道,反正是天花板这词是火了。
原本天花板代表神坛,但所有人都在用后,我感觉它和下水道没啥区别了。类似的,有长视频属性的 b 站,很多标题都是“这可能是 B 站里最详细的 ”,“万字解析” 。一开始我看到就会点进去,现在却已无法激起我的任何好奇心。
当然,差评君并非反对这些网络流行词。它们能跟上时代,形象地描述某些情绪,make things easy ,寻求最简单的方式是人的天性。
可如果为了流量,滥用那些流行词,则会消解它们的原有含义,使网络认知不同的人群,沟通更加困难,造成误解。何况,我觉得那种多样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用一百种方式体现一种情绪的能力,才是中式表达的美感所在。网络流行梗简单、有趣,但它不美。在豆瓣上有个小组,叫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这里聚集了 38 万网友,正是因为忘记组织文字的逻辑,想不出合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情绪和观点。每一天都有人发帖询问:如何形容这张照片,怎么表达毕业时的惆怅,如何描写一种矛盾的内心。
其实“失语”的现象已经出现在无数网友身上了,只是很多人尚不自知。
形容一个东西好吃,我们可以说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而不只有绝绝子;形容一场电影好看,我们可以说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而不只有封神;如果一直让极端、夸张的流行词,不断挤走那些能正常、精确表达情绪的文字。
也许最后,语言就会失去它精准表达的能力,沟通的作用。人与人的对话里只剩下黑与白。
以上就是关于【曾经能帮大忙的避雷贴 如今却活成了网友最讨厌的样子】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