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7月20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东北有名二人转,全民艺术普及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起初,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随着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东北农民自己的戏,近年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二人转开始走向城市,但它本真的形态和表演空间却是在农村。纯正的、土生土长的二人转戏班子是由农民自己自由组合的,他们都是在挂锄农闲的时节,走村串屯甚至到家里去给乡下人演,对于地点、场合都无甚挑剔。
2006年,二人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中,其发展与传承越发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作为中国北方农村的草根文化,二人转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东北地区存活了两百多年之后,更是以浓郁的地域特色,淳朴的品格和幽默逗趣的喜乐风格从乡村转到城市,从东北一隅转到大江南北,越转越出新,越转越盛。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但是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故此,历史上曾有二人转“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民谚。
东北二人转极具开放性,“火爆而淳朴,朴实却热烈”。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认为二人转是“一网打尽”的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吸取各种艺术的精华,不封闭自己,能够“化它为我”,不断增加自身的魅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认为:“二人转艺术的容量很大,是其他艺术望尘莫及的。二人转好像一块大海绵,什么都可以往里吸收。
二人转虽然乡土气息浓厚,但也不乏走出国门的身影。二人转第一次出国是在1951年。受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战略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性演出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著名二人转舞蹈家马力在老艺人艾小辫、李文清指导下编排了二人转扇子舞《扑蝴蝶》,1951年赴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赞扬,同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得金质奖章。
近些年,作为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海外推广战略的重要内容,二人转艺术担负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多次跨出国门慰问演出,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为传播中华文化贡献了重要力量。2007年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和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赴新加坡参加《春到河畔迎新年》专题新春游园晚会,演出《猪八戒拱地》《老汉背妻》《西厢·观画》等经典剧目,共计演出14场,赢得一致好评。为方便观众理解,演员们边演边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二人转的由来和灵活多变的表演形式,加深了观众的印象。
二人转生于黑土地,是一种不具表演场地与环境的流动表演形式的民间艺术,是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心贴心的草根艺术,它随时取材于生活,所以通过表演也反映一些东北地区特有的风土民俗,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演出内容,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火热热的东北风,火辣辣的关东情。
END
内容来源:北京市文化馆、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本期责编:蒲艺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