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 正文

生物发电模型 1966年的科学画报AI语音)

华夏看点网09月02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生物发电模型,1966年的科学画报AI语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在那样一个年代,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家,这个错失几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国家,面对新兴的机会和未知的机会,正在努力追赶。

  那时我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明白科技是重要生产力。“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1956年1月,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那个年代,《科学画报》《科学大众》等杂志很是流行,成为一代人的科学启蒙。这些杂志一方面介绍当下的科技发展技术、发展成就,一方面也通过各种形式前瞻展望未来,为科学技术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这段时间,闲来无事翻阅书架上的几册出版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学画报》《科学大众》,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待那个时代人们对科学的美好憧憬,虽时过境迁但更为震撼人心。

  60年代的人们已经提出了“AI合成语音”的设想,并且进行了诸多实践;那个时代的人们提出未来人类利用风能发电,为我国寻求新能源;那个时代人们开始实验“模块化盖房”,要知道这项理念在今天也颇为前瞻。

  方便食品、彩色电视机、电动剃须刀、半导体心脏起搏器、超高速风钻、原子光谱灯……那个年代的人们,还脑洞大开搞了这些创新产品。

  当然,也有很多创想在今天看来都异想天开。比如有科研工作者曾展望过人类开发地心,还画出来了概念图。

  今天,我把《科学画报》(1966年)中有意思的那些原文摘录出来,附带上我的点评,以飨读者。

  一、AI语音合成

  原文摘录:南京大学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语图仪”。这是用来分析语言声学性质的重要仪器。它可以用来研究语言的基本物理性质。例如男声与女声或不同的人只要使用普通话,就可以理解谈话的意思,同时又能明显地感到在音色上有很大区别。

  那么究竟同一句话不同人说的时候,在物理性质上(最主要是包含什么频率成份和它们的相对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呢?如果找出了这些基本规律,我们就有可能以此为根据来制造人工合成语言,并可进而制造语言翻译机、语言打字机等自动设备,并在生产上实现用语言控制机器的操作技术了。

  作者点评:制造人工合成语言,不就是今天百度、科大讯飞、搜狗等研究的AI合成语音技术吗?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年的设想中也提出了“用语言控制机器的操作技术”。在今天,我们用“小度小度”“小爱同学”控制手机和家用电器,早已经成为现实。

  二、地心开发钢铁

  原文摘录:未来的钢铁工业又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大胆地设想一下吧。

  科学家领测说,地心里的各种元素中,铁和镍占很大的比重,几乎占总量的80%以上。因此,钢铁工业的未来应该同地心开战,人类有朝一日是会征服地球的。那时候,我们利用地心的高温和高压,使鉄水像石油一样从地下喷射出来。这种液体金属和石油一样可以用管道运,这种管道是用特殊的电阻合金制成的,通电以后所产生的热量将使鉄水在运输途中不被冷却。利用电磁泵可以使鉄水在管道里上升、下降和转弯。这种金属液体到达工厂后,即在一系列密闭容器中进行提纯,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金属,并加进需要的元素,制成各种成分、各种性能的合金钢,在这里铸造和压力加工已经合为一体了,因此可直接制成所需要的钢材。

  作者点评: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在中国影响很大,很多人就是看了这部小说后对地心历险以及开发地心充满憧憬。然而地心低质结构复杂,温度极高,即便在今天提地心开发也属于天方夜谭。现在我们经常耳闻的地热能利用,连地心开发的皮毛都算不上。

  三:方便食品·豆腐粉

  原文摘录:最近,上海益民食品厂制成了一种“豆腐粉”。这种豆腐粉可以随身携带,随做随吃,不经过水磨,就可以随时直接调制成豆浆,制成豆腐。

  用这种粉末来调制豆腐,只要掺入适当比例的冷水,调成豆浆。煮沸后,将搅拌好的凝固剂倒入,再略为搅拌一下,使凝固剂石膏中的钙离子对豆浆中的自质起凝固作用,经数分钟后,仅凝固成豆腐。

  作者点评:当年,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发展不平衡,很多偏远地区人们吃不到新鲜豆腐,由此想出用豆腐粉来制成豆浆或者豆腐的笨办法,以方便携带和保存。现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老百姓出门买块豆腐极为方便,谁还自制豆腐。

  当然,上海益民食品厂的这种做法,倒非常符合当下预制菜的思路。因为疫情隔离在家的人们,如果无法出门买豆腐,准备一些更擅于保存的豆腐粉,然后制作成豆腐、豆浆,也不失为一种提升居家隔离生活品质的办法。

  四、风力发电

  原文摘录:我国风力机的品种正在不断增加,给利用风能改造自然展现出广阔的前途。大型风力发电机也正在设计中,它将给利用风力实现边远地区的电气化创造条件。

  提到使用风力机,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没有风时怎么办,能否把风能储存起来在没风时使用呢?可以把风能换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来储存。用风力机提水存于高处的水库,风能就变成了水的位能,再利用水流的落差就可以作功。用风力机发自流电,把电送到储电瓶中,把它变成化学能,可以随时使用。用风力机带动空气压缩机,把风能变成压缩空气的势能,也是一种蓄能的方法。

  现在正在研究一种方法,用风力机发电来电解水,把水变成氢气和氧气分别储存起来,再把它们当作燃料来用。这种方法如果在经济上能够过关,其意义不仅是可以储存风能,而且可以使风力机由只能用于农村的固定作,进而用于田间作业。那时,有风地区只要在农村设立一些风力燃料站,供应特种拖拉机的燃料,农业上的全部动力需要,都可以利用免费的风力来解决了。

  作者点评:今天,我们普遍认为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在内蒙古、河北坝上已经大西北的广大地区,都能看到连片的风力发电矩阵。关于风力储能,我们会用蓄电池存储,也可能会用压缩空气储能,还有氢能储能。

  以上这些,都没有脱离半个世纪前先辈为我们擘画的蓝图。

  五、自动养猪

  原文摘录:一个人能养300多头猪!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近二年来,上海市农垦系统国营农场的职工们,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大庆、大寨精神鼓舞下,立雄心,树壮志,冲破了旧框框的束缚,大搞科学实验。他们把喂猪的湿熟饲料改为生干饲料;单一饲料改为混合饲料;限量给饲改为不限量给饲;人工喂食喂水改为自动食槽和自动水槽;小群圈养改为大群饲养。这种新的养猪方法,为国营农场的大规模养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自动食槽上部是可容1000~2000市斤干饲料的贮料箱,饲料通过滑板经下料口进入食槽。当食槽中饲料吃完后,贮料箱中的饲料自动下沉,源源补充。

  自动饮水装置是将自来水管通到水槽里,并在管的末端连接一个浮球式的自动开关,利用水平面的升降,使浮桥上下移动来开启或关闭水源。

  作者点评:现在我们提到自动化技术,总认为是一个舶来品。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聪明智慧,开发出一系列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工具,用以工农业生产。

  上海市农垦系统国营农场在上世纪的自动化养猪实践,只是我们历史上利用自动化工具提升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

  六、像搭积木一样盖房

  原文摘录:通常盖一座五层楼房,需要用几十万块砖,一块一块地叠砌起来。最近在上海延吉西路上,出现了四幢新型结构的楼房。这种五层的楼房,只要用640块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大型板材,象搭积木一样拚装而成,比砖砌的房屋,既快又好。

  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大型板材,是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主要原料是粉煤灰陶粒,它用发电厂的工业废料﹣﹣粉煤灰掺入少量的粘土,用成球机制成直径5~20毫米的球粒,煅饶成“人造石子”(粉煤灰陶粒)。这种人造石子不象普通石子那样光滑,表面粗糙,而且内部有很多气孔,重量只有普通石子一半。将它和水、水泥、砂拌制成陶粒混凝土,倒在大型平模里,就可以做成大型楼板和墙板,或用冲压成型法制成楼梯段。最大的墙板重达3.6吨,一块墙板就是房间的一面墙,一般构件也有2吨重。制造板材可以预先将门窗、卫生设备管道洞、灯头板、电线管道、房间里的挂镜钩和厨房里的搁板等各种细节装备安装好。当构件制成后,就可以运往工地安装。

  点评:在那个年代,搞社会主义建设,讲究一砖一瓦。像模块化盖房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看起来是那么的“政治不正确”。从“盖房子”到“装房子”,表面看起来是技术突破,背后是思想冲破了束缚。

  时间来到2018年,重庆市下发《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开始实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的畅想。这个规划中的发展目标提到,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中科大厦,成为重庆市唯一国家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被推荐到国家建设部的示范基地,装配率达到了惊人的80%以上,真正实现了像搭积木一样修房子。也因为这样,中科从传统建筑升级到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

  这两年央视喜欢搞一种节目形式,就是让现代人和过去的人穿越到一起对话,形成视觉奇观。我想,央视可以把这种节目形式复刻到科技创新行业,比如开发一个“科技里的中国”项目。第一期就讨论建筑发展,让黄一峰(当代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实践者)和周克熹(60年代,周克熹撰文认为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发展方向)来一次历史对话,就装配式建筑前瞻发展来一次大碰撞,一定会很有意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