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9月15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明朝小冰期的原因,被冻死的大明王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如果小编说是被“冻死”的,大家是不是会觉得纯粹是一派胡言,其实不然,大明王朝确实是被“冻死”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清小冰期,如何“冻死”了大明王朝。
冰期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冰期就像蝴蝶效应中的那只蝴蝶,它所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才是最为致命的。
小冰期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天气变冷,从而导致了粮食作物的突然性减产,继而引发的就是饥荒,农民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只能起来造反,这不正是李自成起兵造反的根本原因吗?小冰期的另一个影响就是,高纬度的游牧民族南迁,跟中原王朝爆发激烈的冲突,这也不是满清南下的直接原因吗?所以说,明朝是被“冻死”的,绝不是危言耸听。
明清小冰期开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结束于清朝道光年间,史书上对这个时期极端的气候有着严格的记载。
《广东通志》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天,广东琼州大雪,雪厚许尺,琼州在哪里,就在今天的海南,海南处于热带,热带都下雪了,可见当时的气候有多么的寒冷。
《江南通志》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及十五年(公元1502年)冬天寒,祁阳江水冻合,余姚江水冰合。这说明,明朝中叶,浙江河流结冰,而今天中国的冬季河流结冰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就说明,明朝中期,确实遇到了极端的严寒天气。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中国历史上的旱灾》曾说过:“除晋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别少者为明代,当时旱灾之总数各世纪之冠”。这就是明清小冰期带给明朝直接的影响——干旱。
干旱导致的就是中国北方地区粮食大规模的减产,连续性的干旱导致了北方赤野千里,农民颗粒无收,陕北地区是明朝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所以明末农民起义首先在陕西北部爆发。
饿得不行的李自成终于在崇祯二年爆发了起义,差点被冻死在东北的努尔哈赤也准备举家南迁到中原地区,明朝的内忧外患正式的形成。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被迫吊死在煤山的那颗歪脖子树上,明朝宣告灭亡,一个月后,满清入关,赶走了李自成,在经历过几年的战争之后,满清最终统一了全国,朱家的天下,彻底的覆亡。
像明清小冰期的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每次小冰期出现,都伴随着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进犯中原地区,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冷,寒冷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失去了生存的物质条件,他们只能举兵南下,跟中原汉族抢夺生存资源。
西周末期的犬戎,秦末汉初的匈奴,南北朝时的五胡乱华,宋末的蒙古,他们大规模的进犯中原,甚至在中原建立王朝,剖析历史,都能找到这样一条规律,天气变寒,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王朝不得不跟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常年的战争。
现在我们深受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但是在古代完全不同,倒不是因为古代人怕冷,而是因为生产力不同所导致的,古代除了游牧就是农耕,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一旦气候发生突然的变化,古代的政权只能顺应天命,根本没有能够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的方法。
所以说,明朝被“冻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当然,明朝并不是直接死于明清小冰期,而是由明清小冰期引发的一连锁反应而导致的,内忧外患之下,别说是崇祯皇帝了,就是朱元璋复活都未必能解决明朝的危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