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8月12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廖学秋母亲去世,68岁的廖学秋幼年失去双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不知道廖学秋是谁。
但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观众而言,
肯定知道她那个响当当的头衔:东方第一寡妇。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廖学秋一连在多部影视剧作品中,
饰演了几个命运不济、处境不同、性格迥异的寡妇。
所以,她在后来才获此头衔。
然而如同寡妇的命运上下起伏一般,
廖学秋多年来的人生际遇,同样也是起起伏伏的。
幼年时代,廖学秋便成为了孤儿。
1954年,廖学秋出生于成都。
她的母亲是川剧著名的旦角廖静秋。
廖学秋对于母亲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长大后亲友的转述。
因为在她三岁那年,母亲便因病去世了。
多年后亲友们告诉廖学秋,
其母亲是在拍摄完川剧《杜十娘》后离开人世的。
母亲弥留之际,紧紧把廖学秋抱在怀里。
她告诉亲友,这孩子看起来很像我,而且灵活乖巧,
不知道长大后是不是演戏的料呢?
“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就叫她学秋吧。”
于是,学秋这个名字,就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说完这番话,母亲的泪水都滴落在了孩子的脸上和手上。
但此时的廖学秋什么都不懂。
母亲抱她那么紧,还以为是在逗自己玩。
祸不单行的是,母亲去世不久,
廖学秋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从此,幼小的廖学秋和哥哥相依为命。
八岁那年,哥哥带着廖学秋去电影院看《杜十娘》。
看着幕布上的那个漂亮的女人,
哥哥告诉廖学秋,这就是他们的妈妈。
就这样,廖学秋对母亲有了第一印象。
哪怕多年后,廖学秋总是能清晰回忆起,
母亲那双多愁善感的眼睛。
虽然记忆中没有母亲,
但通过电影和亲友的转述,
母亲的形象和对自己的期望,永远镌刻在了廖学秋的内心。
但在童年时代,廖学秋和哥哥,想的是如何活下去。
廖静秋去世时,曾留下一笔钱。
这笔钱就存在她生前工作的戏院里。
刚开始,负责照顾廖学秋兄妹俩的保姆,会定时支取。
但不久之后,据说这笔钱却消失不见了。
此后,兄妹俩的生活一度很难熬。
渐渐长大,廖学秋开始思考如何继承母亲的事业。
可惜,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廖学秋,
随后遇到的是学业中断和上山下乡。
尤其是后来到农村插队,心中的梦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即使看起来没有任何希望,廖学秋也没有想过放弃。
劳动的时候,她喜欢唱歌。
劳动之余,廖学秋还学会了拉手风琴。
正是凭借这份坚持,她才在后来迎来了转机。
拍摄第一部电影,廖学秋是从成都川剧院,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的。
那是电影《丫鸭情话》,她在剧中饰演一个寡妇。
让廖学秋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自己“寡妇”生涯的开端。
接着在电视剧《潘金莲》里,她继续饰演寡妇。
《雪窝游山》里,饰演寡妇。
《西域响马》里,饰演风流小寡妇。
好不容易后来参演历史剧《红坟》和《唐明皇》,
没想到又再饰演历史上知名的大寡妇。
《红坟》里的寡妇,是一个被慈禧敕封的一品诰命夫人。
《唐明皇》里,廖学秋饰演的则是杨贵妃的三姐杨玉瑶。
寡妇一个接着一个饰演,廖学秋也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
最初在接演这类角色的时候,她也曾下过功夫去调查和研究。
廖学秋认为,社会自始至终对寡妇群体存在偏见。
否则也就不会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俗话了。
古代的寡妇,是全社会把她们当成丈夫死去的克星。
无形中社会舆论便给她们增加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
尤其那时候本就重男轻女、男尊女卑,
一旦背负寡妇名头,可想而知这样的女子生活有多艰辛。
所以,廖学秋当初在接演《红坟》时,
当看到有是一个寡妇的角色,她本能地产生了抵触,不想演。
此时的廖学秋,内心对寡妇已经形成了某种心理障碍。
好在后来廖学秋一直说服自己,
塑造角色,本身就可以倡导全社会的人去放弃对寡妇的偏见。
再者,导演让自己去演,肯定是认可自己。
于是,廖学秋就再次欣然接受了角色。
饰演了古代的寡妇,在饰演现代社会的寡妇时,
廖学秋更认为那是当代文艺作品对寡妇的偏见。
非要把寡妇塑造得不正经,
于是乎,在饰演了一系列寡妇之后,
廖学秋一直希望,未来的文艺作品中,对寡妇的描写应该更加立体才是。
另一边,她所饰演的这类寡妇题材,
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
寡妇演多了,她自然就被称为寡妇专业户了。
而且外界也普遍认为,对于如何饰演好寡妇,
廖学秋肯定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在廖学秋自己看来,寡妇身上有很多共同的特性。
只要把握好这一点,角色就能塑造成功。
首先就是感情色彩要饱满,要突出寡妇身上的韵味。
其次,要注意掌握每个角色的具体个性。
比如有的角色个性突出性格火爆,有的则是性情温柔,含情脉脉。
而且,这类饰演的技巧,
又跟廖学秋对表演的整体理解是相同的。
有很多演员,喜欢淡化在剧情中的存在,
将表演推向生活化,这样就显得不露痕迹。
但是,廖学秋偏偏不喜欢这种风格。
她喜欢的是表演色彩浓厚,塑造角色要充满张力和爆发力。
这可能是她继承了母亲廖静秋戏剧表演的风格。
正因为塑造的角色色彩强烈,再加上饰演的又都是充满争议的寡妇,
因此这么多年来,观众挤住的也都是一个又一个寡妇角色了。
甚至于有人觉得,廖学秋这是有第一生活体验,
所以才能将寡妇饰演好。
说起这一点,那就不得不提到廖学秋的感情了。
当年还在插队的时候,
廖学秋与一个同是插队的年轻人相恋了。
那是七十年代,社会上对于男女之间的恋爱本就不提倡。
但廖学秋和另一半,不但越走越近,
甚至在后来还突破禁区,未婚先孕了。
这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好在两个年轻人已山盟海誓,说什么也要在一起。
既然怀孕,那就直接结婚吧。
就这样,在廖学秋的前途还是一片迷茫的情况下,
她就草草解决了个人问题。
结婚之后,廖学秋生下了孩子。
再后来她重新回城,并开始了在川剧院的工作。
但因为有了孩子,整整两年多的时间,
廖学秋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直到26岁,她被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戏,
廖学秋的人生才发生了变化。
然而让廖学秋未曾想到的是,
演艺生涯的开始,也是自己感情崩溃的起点。
当初在上影厂拍完之后,
廖学秋又被不停借调到珠影厂、西影厂等制片厂拍戏。
常年在外奔波,丈夫和孩子就渐渐疏离了。
有传言说,丈夫因为她常年不在家而出轨。
这件事,是廖学秋后来返回成都才听说的。
变故突然,让她始料不及。
当年的山盟海誓,最终换来了一纸婚约解除。
所以在感情问题上,廖学秋和其他演员确实不同。
大多数演员,都是事业有成后,开始关注感情组建家庭。
而廖学秋在走上演艺道路的初期,
就经历了婚姻、生子和背叛。
或许也正是这刻骨铭心的经历,
让她饰演起寡妇来,才显得游刃有余吧。
但多年以来,对于自己的感情问题,
廖学秋几乎从未提及过。
所以,她这段早年的感情历程究竟是怎么样的?
其实早就是云里雾里不见其踪了。
更何况,当年从一开始出去借调拍戏,
廖学秋关注的就是事业如何发展。
早年刚到电影剧组,
因为此前一直是演舞台剧,没有镜头表演经验。
一开始廖学秋放不开,甚至一度找不到位置。
这让导演很少头疼,还想过不行就把她换掉。
好在廖学秋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性格,
在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她开始拼命的追赶和学习。
最终,当角色呈现在荧幕上,廖学秋得到了认可。
那一刻,廖学秋又想起了母亲。
毕竟,她的演艺事业,
始终和对母亲的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
正因为如此,每接到一部新戏,
在熟悉和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廖学秋都会潜心研究。
而且,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
也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
廖学秋接演后,全部一视同仁。
所以演戏多年,她接演的角色,可不仅仅都是寡妇。
早年,廖学秋的戏路很宽。
从历史人物,再到反派间谍,甚至还有恐怖剧,
几乎没有角色,是廖学秋不能驾驭的。
但或许是因为寡妇的形象刻画太过突出,
观众永远记住的,是她充满风情的那一面。
哪怕是后来接演了《风流武媚娘》这样的历史剧,
观众也希望她能把武媚娘,饰演得风情万种,而非霸道女总裁。
对于观众的这个愿望,廖学秋也能理解。
毕竟在此之前,刘晓庆就出演过《武则天》了。
那种君临天下的专横跋扈,刘晓庆也已经饰演过了。
所以,观众当年对于廖学秋饰演武媚娘,
更希望她能展现出女人的姿色和魅力来。
而在廖学秋的身上,越是人到中年,
也越充斥着一种妩媚之气。
廖学秋自己认为,魅力诱人又充满独特韵味。
尤其是在1995年,她饰演了《苍天在上》的田曼芳后,
对于女性魅力的理解,就更不一样了。
而成为寡妇专业户多年,
外界一直认为,哪怕是排队,也该轮到廖学秋红了。
但是,即便廖学秋后来出演过多个有分量的角色,
即便她曾两次获得百花奖的提名,
可相比于那些名气爆红的演员,
她依旧显得不温不火,甚至有些默默无闻。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觉得,
是廖学秋多年来不注意宣传自己。
确实,她如果真的看重宣传的话,
恐怕这些年来,光是自己的感情经历,
就不知道会有多少流言蜚语了。
除了不看重宣传,2000年后,
廖学秋接戏的频率也大大下降。
有时候一连几年,甚至都不接戏。
60岁之后,廖学秋更是接近息影状态。
偶有出演,不是客串,也是戏份极少的配角。
或许在廖学秋看来,人应该尊重时间。
上了年纪在没有合适角色的情况下,
就不应该强行出演了。
如今,廖学秋已经68岁。
有人觉得她一生坎坷,毕竟早年失去父母,
年轻时又遭遇丈夫和家庭背叛。
以致往后多年,再没有触碰过感情。
现在的她,则孤独的面对老去。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
自从当年母亲为她留下学秋这个名字,
廖学秋成年后,不但继承了母亲的事业,
多年来也一直拿母亲来鞭策和激励自己。
尤其在演艺生涯中,廖学秋没有辜负母亲生前的愿望。
也因此,在廖学秋眼里,
这或许才是母亲留给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