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9月01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四川攀西旅游(从省级贫困村到攀西旅游新名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山村风情 严白鲜)
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在四川米易北部,有一个美丽的村落——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自然景观壮美,人文资源丰富。这里曾经偏远落后、无人问津,现在游客云集、盛名在外。新山村,因脱贫而变、因文化而兴、因旅游而旺。
“与世隔绝”的村落
曾经的新山村,虽然风景壮观秀丽、文化丰富多彩,但因山高路远,全村人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着相对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没搞脱贫攻坚、文旅开发之前,许多村里人都排斥去外面,不喜欢跟外人接触。”新山村村主任谷建鲜说。
那时,大多数村民既没钱,也不会说汉语,许多村民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乡上。
接触不到新事物,造成村民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也制约着村子的发展。“村里人没有改变的意识,全村陷入贫困的‘死循环’。”谷建鲜说。
因全村普遍收入较低,新山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阿考广场 严白鲜)
为了摆脱贫穷,村支两委尝试着在村里大规模种植核桃、花椒、芋头等作物,期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虽然村民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但勤快却是没得说。”谷建鲜说。
在村民们的悉心照料下,核桃、花椒等作物一天天茁壮成长,大家仿佛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却因为村内的道路制约而最终化为失望。
当时的新山村只有一条4米宽的土路,并且沿途山高坡陡、蜿蜒曲折,让村里的农产品运输成了难题。“花椒很‘小气’,土路来回颠簸,挤压后导致花椒品质下降,根本卖不出去。”谷建鲜说。
(新山村风情 王东)
因为只有土路,村内作物大规模成熟时,不仅无人进村收购,也影响村民自发售卖。“村民们卖核桃只能用摩托车驮到米易去卖,一车驮一两百斤,卖个三四百元,一天跑一趟,除去油钱、饭钱,赚不了几个钱。”谷建鲜说。
现在花椒、核桃到处都可以种,大家都去米易卖,市场饱和,价格就更低,挫伤了村民们的致富积极性。
从“平均贫穷”到“共同富裕”
2016年,扶贫东风吹进新山村。我县投入3400万元,为新山村修建普通四级公路12.6公里,改变了交通落后面貌。
同时,以文旅扶贫为重头戏,先后投入1.2亿元,以龙肘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万亩杜鹃等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为基底,依托梯田景观、傈僳风情和山地河谷等资源,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以米易梯田观光、傈僳文化体验、河谷休闲为主题的观光休闲产品,建成攀西旅游新名片。
(新山村风情 严白鲜)
“现在一天见的人比以前一年见的人都多。”省人大代表、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传承人贺春艳说。随着村内旅游业的发展,新山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因不懂汉语,村民们害怕与外面人接触,不会主动走出去。如今,游客自己走进来,村民们接触多了,也不再那么怕生了。”贺春艳说。
有一次,一群外国人来到新山村旅游,村民们纷纷丢下农活,蜂拥来到外国人面前,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
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村落开始与外界“接轨”,看到了新事物,更新了旧观念,迸发出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
看到游客们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村民们也更加重视个人、家庭卫生。“看到别人干干净净的,自己邋里邋遢,怎么会好意思嘛。”贺春艳笑道。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教育劝导下,加上村民们的行动自觉,村民家里干净、整洁了,房前屋后的“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
因旅游开发,这个偏远的傈僳族村落不仅有了外在的改变,更有着内部的升华。“要改变村子的外在很简单,但内在的升华却难能可贵。”贺春艳说。
以前,村里人都过着苦日子,大家习惯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缺少致富的积极性。如今,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大家见识多了、视野广了,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强。
(新山村风光 王东)
新山村位于二半山区,因地理气候因素,以前村内的作物以水稻、玉米、土豆为主,一年只种一季。“以前农闲时,村民们找不到事干,就在家闲着。如今,村民们会自己找事干,大家都鼓足干劲,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呢。”贺春艳说。如今,走进新山村,挑水施肥、刺绣、售卖农产品,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从“平均贫穷”到“共同富裕”,这个曾经偏远落后、无人问津的小村落,一跃成为了如今的旅游胜地和网红打卡地。2017年10月,新山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新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迈出旅游业这关键一步,新山村的未来更加清晰、明了。”谷建鲜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新山村积极借政策“东风”,持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并计划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专业文化队伍,提炼打造文化项目,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