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 > 正文

养虾喂什么食物(养虾)

大家好,萱萱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养虾喂什么食物,养虾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cm~40cm,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饲料。

龙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

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子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

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

否则,会增加饲料加本,降低养殖效益。

  三是科学捕捞。

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天~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

3月份放苗,6月左右开始轮捕,捕大留小。

由于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可提高回捕率,卖出好价钱,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苗种繁育 亲虾选择 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要求体重30-50g,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例为2-3:1。

雌雄龙虾在外形上特征明显,容易区别。

①达性成熟的龙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 ②雄性龙足粗大,龙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龙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足上没有红色软疣,即便有颜色也偏淡; ③雄性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基部; ④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

2、亲虾培育 亲虾池面积以1200m2左右为宜,底质以壤土为好,水深1m左右,池埂宽1.5m以上,有充足良好的水源,建好注、排水口,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搭建以防逃墙,放养前7一10天池塘用50-60kg/亩生石灰干塘消毒。

消毒后经过滤(防野杂鱼入池)注水深1m左右,施入腐熟畜禽粪500-800kg/亩培肥水质。

池内放人供虾攀缘栖息的隐蔽物,如树枝、树根、竹筒等,并移栽一些水草。

亲虾池可投放亲虾40-60kg/亩,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10分钟,以杀灭病原体。

为充分利用水体和调节水质,同时可混养鲢、鳙鱼50-100尾/亩。

培育期间,可投喂新鲜水草、豆饼、麦麸或配合饲料,并添加一部分动物性饲料。

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脚料等。

日投喂量:3月份为亲虾体重的2%-3%,4月份4%一5%,5月份以后6%一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为主,占日饵量的70%。

同时加强水质管理,每10-15天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1/3;每20天用生石灰10-25g/m2兑水泼洒1次,以保持良好水质,促进亲虾性腺发育。

3、亲虾繁殖 4-5月,水温20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

受精卵在雌虾腹中孵化为稚虾,孵化时间需40一70天。

稚虾孵化后在母体保护下完成幼虾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

稚虾一离开母体,就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

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进行虾苗培育。

4、亲虾越冬 龙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

但当水温低于9℃时,3厘米左右的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会出现大量死亡。

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一18℃,也是整个 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室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效果。

5、育苗技术 龙虾虽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比率可达80%一85%。

问题是在出苗后仔虾生长蜕壳频繁,极易受环境条件制约而影响育苗率。

要提高育苗率,关键要做好如下几点: ①水质要求 龙虾繁育期间,要保持水体相对稳定,水质清新,pH值在6.5-8之间;防止昼夜水温温差过大;水中溶解氧应保持5.6毫克/升以上。

②水体环境 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莲(占1/3),水底最好有水草,并有隐蔽性的洞穴,增加虾苗蜕壳附着物,也便于通过水浮莲洗苗检查掌握出苗时间及虾的生长情况。

进水口加栅栏和过滤网,防止敌害生物入池,同时防止青蛙入池产卵,避免蝌蚪残食虾苗。

同时要防止亲虾攀附逃逸。

③加强检查 坚持早晚检查出苗情况,当仔虾游离母体后,及时捕捉亲虾返回亲虾池再培育,尽量减少盘点过池,操作也要特别小心,避免对抱卵的亲虾和刚孵出的仔虾造成影响。

④保证供饲 适时培养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供刚孵出的仔虾摄食,估计出苗前3-5天,开始从饲料专用池捕捞少量小型浮游动物入虾苗池。

并用熟蛋黄、豆浆等及时补充仔、幼虾所需的食料供应。

本文今天分享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