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互动 > 正文

10张公认的经典发烧天碟古典音乐 世界发烧友公认的10张古典发烧名盘-4卡门幻想曲)

华夏看点网07月30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10张公认的经典发烧天碟古典音乐,世界发烧友公认的10张古典发烧名盘-4卡门幻想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穆特-卡门幻想曲》这张唱片是小提琴公认靓碟之一,音色通透艳丽,细节传神,爆棚片段动态凌厉,所选曲目均为较通俗易懂的小提琴曲目。穆特权威演绎、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团的《卡门幻想曲》,除了收录”卡门幻想曲”,还有流浪者之歌、魔鬼的颤音、吉卜赛、冥想曲、摇篮曲、传奇.经典之作。这是一张炫耀技巧的专辑,典型的showpieces,专辑中大部分作品难度相当高,也被当作小提琴家的试金石。穆特的演奏体现出非凡的气势,如骤雨暴风,摧枯拉朽,而细腻之处,又委婉曲迂,飘若游丝。

这张CD中大部分作品难度相当高,往往是小提琴家用以炫耀技巧的 show pieces,也被当作小提琴家的试金石。

穆特的演奏体现出非凡的气势,如骤雨暴风,摧枯拉朽,而细腻之处,又委婉曲迂,飘若游丝。 穆特在演奏中充分显示出对乐曲的驾御能力,各种演奏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穆特冷峻而又不失女性柔情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质感及音质、音色亦至真至美。伴奏也非常出色,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当时处于最佳状态。

录音方面,全频相当均衡,充满生气,动能对比强,独奏乐器与乐团的比例亦佳;4D是DG公司当时发展的新技术,很好地保留了小提琴的丰润和韵味,音乐的张力十足,棱角分明,声场定位均为一流。还给人以一格外松和透的感觉,所有的细节都纤毫毕现,小提琴的“松香味”足到了十成。

这是一张被很多音响发烧友广为称道的唱片,突出的特点就是效果好,把乐曲中萨拉萨蒂想表现的吉卜赛人的放荡不羁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穆特的演奏个性强烈、突出,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只是没有在一些细节和技巧要求较高之处给予足够的重视。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音色华美、纯厚、歌唱性强,是众多录音中乐队部分最突出的。

DG公司4D录音技术确有一手,这张几乎发烧友人手一张的CD就是其代表作,而且是上乘中的上乘,琴手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琴声真实,堂音丰富。对了,你的器材能跟上穆特的速度吗?穆特--卡门幻想曲,小提琴公认靓碟之一,音色通透艳丽,细节传神,爆棚片段动态凌厉,所选曲目均为较通俗易懂的小提琴曲目。论者以为这张CD“是典范中的典范”,“天碟级录音”。要买音响,拿这张CD去试,只要会有尖、涩、刺、瘦、粗、硬、薄等问题,那就不对。您所听到的管弦乐伴奏够松软丰润吗?您所听的小提琴木质的音色够明显吗?在拨奏时那种琴腔的共鸣声够美吗?您听得到琴弦与琴弓摩擦时那种粗糙不平坦的摩擦质感吗?您感受到每一首曲子穆特刻意表现出来的不同音色之美吗?如果以上要求只能听到一些,那还必须努力。

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卡门》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年—1875年),出生于巴黎,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

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法国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 师,母亲是钢琴家。1842年,开始学习钢琴,可以读谱,1848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古诺、马蒙泰尔、阿莱雅等人。

1850年,开始作曲;1855年,完成了第一首交响曲;1857年获罗马作曲大奖,得以至罗马进修三年;

1863年,完成第一部歌剧作品《采珍珠者》( 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5年,完成的歌剧作品《伊凡四世》(Ivan IV);1866年,完成歌剧作品《贝城佳丽》;1869年,比才与珍妮芙。哈勒维结婚;1872年,完成歌剧作品《阿莱城的姑娘》(L'arlesienne);1874年,完成歌剧作品《卡门》(Carmen)。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1875年,逝世,享年三十七岁。

Anne-Sophie Mutter 安妮·索菲·穆特 1963- 德国小提琴演奏家。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南德意志巴登的莱因费尔顿(Rheinfelden, Baden)。早年曾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

1977年随卡拉扬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次年再度与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 Schallplatten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1995年,波兰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1997年12月曾来中国演出,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了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音乐会。独奏之外,她也经常参加室内乐演奏,曾与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中提琴家基奥皮纳组成三重奏,在各地广泛演出。

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性格热情,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卡拉扬去世后,她的演奏向多元化发展,曲目不局限于德奥古典、浪漫等传统作品,而加强了近现代作品的比重,经常演出卢托斯瓦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莫雷(Norbert Moret)、彭代雷茨基和里姆(Wolfgang Rihm)等人的作品。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维也纳爱乐乐团(德文: Wiener Philharmoniker 英文: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一般简称为 VPO),是当今全球最著名的顶尖乐团之一,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乐团极高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迷恋其中。乐团高贵的艺术气质和自主管理经营的体制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乐团吸引了一代代的杰出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与之共创辉煌。他们与维也纳这座城市一样成为音乐的代名词。

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160多年的辉煌历史,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同时也是音乐历史的缔造者。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

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古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

1.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20 8:41萨拉萨蒂:吉普赛之歌

2.Wieniawski: Légende in G minor op.17 7:41维尼雅夫斯基:G小调传奇

3.Tartini: Sonata in G minor "Devil's Trill" 16:32塔蒂尼:G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4.Ravel: Tzigane 10:01拉威尔:茨冈

5.Massenet: Méditation (Thais) 6:42马斯奈:沉思

6-10.Sarasate: Carmen-Fantasy op.25 12:38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11.Fauré: Berceuse op.16 4:28弗莱:摇篮曲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