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互动 > 正文

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2022入伏时间已定其实入伏还分

华夏看点网07月20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今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2022入伏时间已定其实入伏还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曾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在夏天,不仅是中午燥热难耐,在夜晚也是毫无凉意,于是辗转反侧之下只能在月光下站立,度过长夜。这样百年前的情形时至今日也仍旧在发生,在这七月的盛夏,烈日似火,万里无云,人们不论做些什么,迎面而来的都是热浪,丝毫没有精气神。

但是这夏天真正炎热的三伏天还没有到来,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一年之中最闷热的时间当属“三伏天”,但是究竟何时才要入伏呢?其实时间早已确定,那就是2022年7月16日。在古人的眼中这入伏的时间也另有讲究,分为“公伏”和“母伏”,那今年是“公”还是“母”呢?

夏至三庚数头伏

何时入伏,每一年的时间都是不确定,因为入伏天随着夏至节气而改变,在民间留有这样的谚语,那就是“夏至三庚数头伏”,以此来确立初伏的时间。夏至隶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之后气温将会节节攀升,直至入伏之后达到最高温。

而入伏天则指的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很多人对于这“庚日”无法理解,其实这是古人的农历时间,采用“干支纪日”的方式,这一做法自春秋时期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在华夏沿用了上千年时间,这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纪日方式。

在“干支纪日”中,人们可以纪日纪时,在天数上古人分为“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在每日具体的时辰上又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这两者可以相互配合,不断地循环使用,是古人对生活规律的智慧总结。

夏至为今年的6月21日,为乙巳日,之后的第一庚日就是6月26,所以第三个庚日7月16也就是“入伏”天。这样一句看似简单的谚语,包含了老祖宗的千百年来生活的经验,指导着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公伏天,母伏天

在古代朴素的哲学观念之中,人们将这世界分为阴阳两派,两者相互对立转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关于这入伏天的“公母”之分也来源于这样的阴阳学说。如果在入伏那一天的农历时间为单数则为“公伏”,象征着阳。而若是双数则为“母伏”,那则代表着阴。

今年的入伏天为农历六月十八,所以就是“母伏”,而古人则通过确定其公母来判断天气状况,也曾留有“公伏凶,母伏爽”的俗语。如果是“公伏”,那天气便会十分毒热,令人们酷暑难耐。反之“母伏”则会让人们感觉凉爽,舒适。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的气温处于节节攀升的状态中,还没有入伏,人们都已燥热难耐,甚至热火攻心,身体出现诸多不适。但是这入伏天即将来临,还有长达40天的高温生活,大家还需要及时注意防暑为好。

和古人学防暑

不同于现在生活的便利,古时候的人们在燥热的夏天没有空调电器,那么他们如何防暑降温呢?其中自有古人的生活妙招。在封建社会之中,权贵之人会在自家的建设“清凉亭”,又称“水帘亭”,傍水而建,院中修有水车,其次再将雨天的雨水收集起来,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将雨水从屋檐之上流下,保持屋内清爽的温度。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自然是没有这样的财力去修建凉亭,于是人们在夜晚睡眠的时候就会用“竹夫人”,即用水边的大竹子做成的竹夹膝,有降温的效果。东坡居士苏轼就曾写道“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这里竹夫人是他送给好友的礼物。

小结

夏日,虽然明媚,但是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却有着诸多的不便,太阳炙烤着大地,身体的高温如何都难以消散,所以做起事来无精打采,也容易急躁惹事。可是这真正磨练人的三伏天还没来打,面对之后长久的高温天气,大家还需要多做准备,及时避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