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互动 > 正文

作为学生如何上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策略)

华夏看点网08月15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作为学生如何上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策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主学:对于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老师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老师要从头讲起。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事实上只要我们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的引导,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自学课本的。书本上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在自学指导这一环节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 

合作探: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8人一个大组)。

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是不会的问题,会的问题就不要讨论了,要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大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而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为后边的点拨做准备。

巧组织: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但一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是否每个环节都有必要,都合理高效?有些教学环节单就本身来讲,可能是创新,但在整节课中可能是个多余的环节。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都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们就要挖苦心思的考虑如何创设情境。

其实有些课不需要创设情境,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能效果更好。再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讨论一番,好像不讨论合作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其实有时候学生自己学会了就没有必要讨论,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老师就不要讲了。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些要预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机械的照搬教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没有完整的独立自学的时间。

高效率: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高质量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适度合理,在下课前就应该达标。当然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下课前有一个测试卷,让学生做一做;另一种方式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基本知道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所谓高效率是指用少的时间取得高的教学成果。这里既有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不能太少太小,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像肥皂泡一样,下课后学生没有多少所得,这样的课不能算是效率高。另外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对学生思维的开发程度和情感的影响力度等等,都反映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人人清: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对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许多学生成为差生,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被老师关注到,有些知识成了夹生饭,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和疙瘩,慢慢的就成了差生。所以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还要看是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保底不封顶。对于好学生不能限制他们的发展,对于一般的学生要保底,要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完成预定的基本目标。

这是个很细的工作,要逐一清查。这个工作完全靠教师做会力不从心,特别是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大班额,完全靠老师检查往往困难。可以采取小组检查的方式,两个人一组,相互检查,然后向大组长汇报,大组长向老师汇报。这样老师就能准确的知道哪些学生还不会,什么地方不会,在下课前如果不能解决的话,下课后就要主动给学生补课,做到“日日清”。这不单纯是个教学方法问题,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分享新生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