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互动 > 正文

苏东坡诗题西林壁全文 希为文化带您详读苏轼题西林壁

华夏看点网09月03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苏东坡诗题西林壁全文,希为文化带您详读苏轼题西林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希为文化带您详读苏轼《题西林壁》

中国古诗词中承载了古代文人的人生感悟、心情体会,以精练的言语、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作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古诗词当然也需要传承与弘扬,希为文化将带领大家走进古诗词,了解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

今天让我们一起详细解读苏轼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作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由湖北黄州贬赴河南汝州任团练副使,在经过九江时游览庐山,庐山瑰丽壮观的景色令苏轼诗兴勃发,于是写下了若干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他游览庐山后的总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还是一首哲理诗,其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我们要想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辽宁希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董事长谢太星先生的带领下,始终秉承“唤醒文化自信、让文化注入生命、用文化塑造人格”的人文理念,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将上线“希为有曰”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传播为核心打造的线上软件。我们拥有强大的师资阵容,汇集海峡两岸各文化体系名师大家,联合国内多个文化体系、协会、书院,致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以线上课听及录播的方式对大众呈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线上的学习交流外,希为文化还将开展线下文化实践活动,包括研讨会、师资见面会、书法展示会、游学项目等。在整合的大潮下,希为文化将出现多种产业链,文化养生地产开发、禅修基地建设运营、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关联影视出品、自主品牌禅品开发、儿童成长手游开发等为既定人群身心成长服务的产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