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看点网09月15日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真实的诸葛亮墓葬(探索诸葛亮墓葬之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兵北伐曹魏的过程中,由于长期过渡操劳,加上多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希望尽快在完成与先帝定下的发展壮大的统一方针,饱受战争和精神多方面的压力,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时至今日,关于诸葛亮确切的墓葬之地任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诸葛亮被追谥为武乡侯,在我国多处都修建了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诸葛庙。比如勉县定军山武侯祠,是蜀汉后主刘禅亲自下令修建的第一所祭祀诸葛亮的祠堂。但是勉县定军山武侯祠并不是诸葛亮的墓地所在,这是在诸葛亮逝世两年后(公元236年),后主刘禅下令修建统一百姓祭祀诸葛亮的祠堂。因为在诸葛亮逝世后,曾有人上书后主刘禅请求给诸葛亮立庙建祠,但是蜀汉朝廷以不合理法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后来民间百姓在村头巷尾自发地为诸葛亮祭祀,蜀汉朝廷后来为了统一祭祀,并表达诸葛亮的功绩,于是才正式在勉县定军山下修建了第一所武侯祠。
除了勉县定军山武侯祠以外,还有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四川成都武侯祠、奉节白帝城武侯祠、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这些武侯祠基本上都是诸葛武侯曾经居住或者治理经营过的地方老百姓为了祭祀和表达对他无限哀思及崇敬之情,修建的祠庙,大体格局都是依照勉县定军山武侯祠修建,但是这些都不是诸葛亮真正墓冢所在地,最多也就全是一个衣冠冢而已。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临死前留有遗言,要求他死后秘不发丧,仅将遗体素衣入棺,由四名军士抬着棺材向南走,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下葬之所。四名军士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在密林走着,也没有其他人看着,于是商量就地埋葬了,回去向后主刘禅报告,刘禅因为他们的虚假汇报和草草处理诸葛亮的后事而愤怒地下令将他们处死,伴随着四名军士的死去,诸葛亮墓地具体位置也就成为了一个谜,没有人知道。
但是诸葛亮要求秘不发丧也有这么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迷惑敌军,稳定政局
当时三国中,诸葛亮的智谋远播,有诸葛亮在,敌军是不敢轻易出兵的。同时蜀军方面的军心也会踏实安稳,能够争取保全最大实力的撤回成都。
第二、防止掘坟盗墓,求得逝后安宁
诸葛亮一身都是以曹魏为最大敌人的,双方经过多年的战争,在曹魏一方看来诸葛亮是他们必须绊倒泄愤的人,所以难免死后被人掘坟盗墓,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故秘而不宣。
第三、简葬以示清廉
诸葛亮生前曾上书后主刘禅,说自己在蜀中有桑八百棵,地几顷,这些留给儿孙后人吃食一生也不会有多大困难了。自己随军在外,吃穿住都有军体供给,不必再增加衣物钱帛。堂堂一个蜀汉丞相,就这样节俭自律,也是在给蜀汉所有君民作表率。
诸葛亮因为死后要求秘密简葬,故而没有明显墓冢,没有值钱的金银器物陪葬,所以连盗墓者也没有找到,这一方面是难找,另一方面是找到后没有多大价值(对于盗墓者而言),第三可能也惧怕诸葛亮为了防止盗墓而设下机关伤人。但是据推断,诸葛亮的墓穴在五丈原附近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现定军山的武侯墓区,岗峦起伏,山环水抱,素有“陕南天然公园”之称。墓上和庙内的建筑,多是明、清两代一所三院并连的大庙,围有垣墙,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大殿院中,有许多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
大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纶巾,羽扇,鹤氅,方据,神态庄严。关兴、张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义。墓周砌以砖墙,其圆周为60米。墓家为覆斗形,高约6米。
但这这个墓冢下面是否真的诸葛亮长眠之所,也未曾得知。一则因为并没有真正挖掘出有直接证据的文物;二则墓园许多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三则即便挖掘能够找到诸葛亮“真身”的希望希望也不大,因为诸葛亮安葬要求不用陪葬器物,也很难证明与诸葛亮的关系。四则由于诸葛亮的简单安葬,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可靠的防腐措施,这对挖掘本身这是一个难题(挖掘寻找遗体的难题,出土保存的难题)。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难题,同时留给后人很多的研究资源,还是保持目前这种留有一丝悬念的状态吧,诸葛武侯就这样神秘的活在人们心中或许也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