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怎么用丹田发声唱歌,怎么用丹田发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腹式呼吸:用丹田发声其实需要练习的是腹式呼吸而不是平常的胸式呼吸,然后将腹式呼吸运用到说话和唱歌中,即可做到“丹田发声”。
2、而讲话声音大则需要练习共鸣。
3、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①吸气采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处,放松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
4、 ②呼气腹部自然凹进,向内朝脊柱方向收,胸部保持不动。
5、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把所有废气从肺部呼出去,这样做时,横膈膜自然而然地升起。
6、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7、腹式呼吸的关键是: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极限”量,即吸到不能再吸,呼到不能再呼为度;同理,腹部也要相应收缩与胀大到极点,如果每口气直达下丹田则更好。
8、2、共鸣的练习方法:①概述: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
9、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0、还要注意的是,当运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时,声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处振动即可;如果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戏剧性的歌曲时,声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围较大面积的骨面上振动。
11、有经验的歌唱家们为获得头腔共鸣的感受,常常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中去,认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这种唱法,声音不会疲劳,永远年轻。
12、如果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寿命不但会缩短,而且声音是十分不悦耳的。
13、②鼻腔共鸣及作用:鼻腔共鸣不是鼻音。
14、是声波进入鼻腔后经过控制产生的共鸣效果。
15、从生理结构上看,鼻咽腔的上部是颅骨,下部是软腭,由鼻腔和鼻咽腔组成共鸣空间,体积大,共鸣振动在鼻腔内而产生,是由无气息的固定空间形成共振的。
16、要获得良好的鼻腔共鸣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软腭的运用:软腭即平时称为的小舌头。
17、软腭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于用咽壁对声音推送。
18、通过软腭的运用,促使鼻咽腔形状的变化及音色的变化。
19、用哼唱练习,便于使软腭中部产生振动,扩大鼻咽腔,同时还能使鼻咽腔下部也打开。
20、打开并控制颌关节:上下颌关节活动应张开小半寸,对于取得共鸣有好处。
21、下颌轻轻下移,感觉好像没有重量,声音就轻松自如了。
22、还要记住,鼻咽腔既可以使声波进入鼻腔共鸣的较大空间里去,又能不让气息进入这个空间中来。
23、它起着声气离析的作用,能够促使共鸣的色彩变化。
24、③口腔共鸣及作用:口腔共鸣是可变共鸣腔。
25、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间衔接区,是咬字清楚的部位。
26、它的共鸣区包括口腔、喉腔。
27、通俗唱法多采用口腔共鸣。
28、鼻咽腔,它的前壁同鼻腔相通。
29、下方以软腭为界,通向口咽。
30、口咽腔,上与鼻咽为界,同口腔相通。
31、下通喉咽。
32、声道,在声带以上,同口、鼻、喉、咽腔相连,形成类似管状的口咽喇叭管。
33、它的出口在鼻腔、口腔。
34、喇叭嘴是喉室。
35、声带、声道是主要的共鸣腔体之一。
36、④总结:人体的固定共鸣腔、可变共鸣腔,经训练都会引起美好的共鸣反应。
37、咽腔和口腔、胸腔相连,它是重要的共鸣腔。
38、胸腔在共鸣中也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39、除了人体歌唱发声系统的全部空腔为歌唱共鸣发挥作用之外,共鸣在人体的骨骼中也会发生作用。
40、人的声音共鸣主要是腔体共鸣。
41、人的上咽管的大小和容量是可以变化的。
42、经过共鸣的作用可以增大音量,变化音色。
43、使声音发出泛音,得到美化,从而发出动听的声音来。
44、扩展资料人体共鸣形成的过程是,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使气息冲击声带而出现了基音。
45、这个基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优美、悦耳的歌声来。
46、共鸣的使用能够扩大音响效果,同时还可以美化声音。
47、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构造的共鸣腔,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
48、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4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丹田唱法百度百科——共鸣。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