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萧红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2、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3、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4、"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5、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
6、他们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
7、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强烈的抗日救亡意识,描写东北人民对敌伪统治的仇恨与反抗。
8、抒写对对光复国土的期盼和难以割舍的乡愁.作品风格刚健,粗犷。
9、东北作家群里,还有《憎恨》集的作者端木蕻良(生于1912年)。
10、其中,《鹭湖的忧郁》一向为人称道,这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像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
11、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12、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13、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14、(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